本文作者:迟西琴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556
[摘 要]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为思政课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得与内化。为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教师权威现象,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提出高校思政课师生交往策略: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关注师生交往的信任—关怀特质,唤醒交往关系中的责任意识。[关 键 词] 立德树人;思政课;师生关系;交往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04-03
在传统的教育视野中,教育活动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知识传递活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方被视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师生关系也走向了片面强调教师主体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向。师生双方虽有交集,却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这种师生关系较为常见,并衍生出许多负面影响。首先,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学生倍感陷于强大的操控力而表现消极,无法以由心而发的积极性投入学习活动中。加之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各种主观需求与兴趣,导致学生对知识只能呈现为接收行为而非理解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其次,师生冲突增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所具有的个体情境的体察,习惯进行知识的灌输。由此,“一些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衡量世界、 辨别是非,有时甚至会对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产生怀疑或逆反心理”[1]。同时,在师生认知產生分歧的情况下,传统教师权威习惯将学生置于服从者的地位,而不给予展开沟通的机会。这极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抗,其表现为言语或行为上的争吵与攻击。即使其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也会造成双方的疏离与不信任。最后,师生关系功利化。师生双方保持一定的人际交往,却因缺乏沟通与感情投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会以一种惯性接受的方式予以储存,而不会向教师表达出对知识在情感上认同与否的真实态度。师生双方容易成为互相利用的工具对象,教师以教育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把教师看成获得学分的实用工具。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传统教师权威情况将教师从术业有专攻的知识引路人误化为控制者,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立德树人视角思考高校思政课师生交往策略,可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积极启示。
一、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2]立德树人视角下,“唯教师中心论”与“唯学生中心论”都是片面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我与你”的双向主体关系,只有对师生的主体性予以同等关注,确立二者的平等地位,才更有益于二者积极性的发挥。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尤其要求“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而认为自己比学生更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域的凌驾式教学,只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不能因自己在知识、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就将自身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控制者,居高临下地教化学生。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将传统教师权威所言的“控制力”转化为“引导力”,即教师在提供知识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独特性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在自我经验里进行探寻,对课程理论进行思考和理解。
这就是说,平等的师生关系进一步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应处于动态对话中,平等是基础,对话为途径。思政课教学是涉及精神、价值领域的探索,它不能是公式般的输入和灌输,更应该注重对话性的探寻和引导,这不仅符合“我”与“你”式平等师生关系的内涵,还贴近“民主与集中”双向途径的立德树人内涵。立德树人视角下思政课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一方面我们要明确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掌握着课堂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2]教师须在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下传递主旋律和正能量。另一方面教学民主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2]只有通过对话,才会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价值领域的沟通,才能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揭示,并使“理解”成为可能。对话即提倡师生间视域的共同开放与交流,它应是相互倾听、包含赞许与批评的。在对话中,可以让学生逐步检验自己的成见,丰富与拓宽自己的认知,并使教师视域与学生视域不断融合,共享知识与经验,最终超越彼此的最初成见,产生新的共鸣。同时,师生间的对话关系在某种程度也阐述了师生间合作学习的教育新模式。
为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要从师、生两个层面做出努力。从学生层面看,首先,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自觉,应鼓励学生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发挥创造力和自我见解。其次,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权利并鼓励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让其通过自身力量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展开自我认知,并让其在广阔的社会生活探索中深化关于理论知识的认知,为开放式的对话教学打开视域。从教师层面看,首先,需要对教师权威做出理性的认识,淡化对教学权威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地位的追求,将自身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并帮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以开展对话。其次,教师需增强自身知识积累,以渊博的知识做铺垫,并就对话的开展做好正确引导。
202205152211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师生交往策略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