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连静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472
[摘 要] 在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和巩固思政育人实效,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与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而是要做到有机互补,实现协同育人,让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政修养得到同步提升。首先从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等方面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多重价值。随后针对当前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从积极部署文化育人方案、激发学生文化探究兴趣、发挥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两者深度融合的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的帮助。[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情境化教学;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0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虽然历经千年,但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仍然有深刻的影响。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价值,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素材,让思政教育更富有趣味,吸引學生积极参与,,进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成效,还能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社会责任。因此,无论是从学校角度还是学生角度,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策略,都有其必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素材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教师侧重于理论的宣教,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压抑、枯燥,教师虽然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花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并未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相反,如果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引经据典、讲述人物故事等方式,将鲜活事例和思政理论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扩展了思政教育素材,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在课堂上学生听得认真,反响热烈,教师讲解起来也更有动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思政教育中教导学生要诚实守信,教师可以分别引用“徙木立信”“一诺千金”等成语,并讲解成语的出处和对应的故事,让学生效仿古人重视诚信。
(二)有助于坚定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浪潮的不断交融、碰撞,让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道德品质也出现了滑坡。大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对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则缺乏兴趣;部分大学生崇尚西方文化观念中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美好品质不以为然[1]。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少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就是要提供多种渠道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精华、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在激发大学生文化自豪感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心。
(三)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文化范畴,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高校学生而言,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价值,将会给自己的学业、生活乃至今后的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带来积极帮助。例如,当代“00后”大学生从小到大很少经历挫折,抗挫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压力、情感上的烦恼,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做出极端举动。在课程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从中学习古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品质,今后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挫折,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
(四)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瑰宝,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保护工作不力,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失传,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高校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在毕业后将会走向不同的岗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载体。因此,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能够自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并且以实际行动践行其中包含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勤俭励志等一系列优良品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
(一)缺乏统筹协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效果不理想
为响应立德树人教育要求,近年来高校加强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但是在思政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效果不理想。以专业课教学为例,教师通常是在教学期间穿插讲解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但是很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究其原因,与高校忽视文化育人作用有关,没有从思想层面真正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思维、认知及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影响[2]。在这种情况下未能统筹配置资源、提供全面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能进入课程思政教育中。
202205152211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应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