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媛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7期 本文字数:2606
[摘 要] 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相应学科的标准与水平, 更需要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培育是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需求。结合现有的高校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发展规律和职业伦理培育现实情况,指出在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的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伦理失范、师范生对职业伦理认知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培育的实践路径,从完善职业伦理课程体系、优化校园文化、创新职业伦理教育模式、增强导师责任意识、建立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职业伦理培育的实践路径,提升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培养质量。[关 键 词] 师范类;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019-03
职业伦理是社会赋予每一个职业或行业的使命、责任、义务,每个行业从业人员根据本行业专业知识,经过逻辑推演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国家或某一职业对高层次人才需要为背景,为培养学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理论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能力。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根本导向的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然要求切实加强职业伦理培育,提升师范类研究生职业伦理素养。
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伦理培育的目标,明白职场伦理建设规范,使其逐步走向自律,拥有良好的职业伦理素养,逐渐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此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均为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伦理教育意识薄弱
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中小学教师核心力量的重要支撑,加强对其职业伦理的培养是保障未来教师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们在对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职业伦理教育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高校在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相对忽视其专业伦理的培育。作为未来的教师,职业伦理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作为富有道德和伦理意义的工作,更加要求在专业教育中重视教师伦理知识的培育,但目前对于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培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其次,研究生对自身职业伦理重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由于期限比较短,他们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对自身伦理素养关注不够,造成自身专业素养欠缺。
(二)职业伦理课程不合理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我国教师职业伦理课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一般的普通课程,渗透在专业学科内容之中的职业伦理相关知识;二是教师职业伦理相关专业课程。通过开展有关教师职业伦理专题课程或讲座、学习与训练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探讨有关现实问题等形式进行。然而,当前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很少有学校专门开设专业伦理方面的课程,教师在对研究生进行专业伦理教育时也大多未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把握。此外,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的活动课程开设比较少,學校有关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的隐性课程也较欠缺。
(三)部分高等院校教师的职业伦理失范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存在育人环节与功利化评价矛盾交织、教师育人方式与学生需求摩擦对立、口号式宣传与形式主义作风的双重裹挟等现象。 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职业伦理素养方面要重视敬业乐业、治学严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作为行为示范者,教师无论是在日常行为上还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均需要注重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然而,部分高校教师职业伦理素养状况还有待提高。一些教师进行学术研究重视的不是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而偏重于学术成果的工具价值,运用学术成果作为其升迁晋级的资本。部分教师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存在随意打乱教学计划等不当行为;还有部分教师过分追求个人功利,沉迷于科研项目而无心教育,利用课堂从事与自己科研项目相关的活动,而非传授课程知识。这些可能会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伦理培育带来负面影响。
(四)职业伦理教学活动模式陈旧
当前,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依然以传统的说教为主,这种模式不但教师在上课时感到空乏,而且学生在学习时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这种重说教、轻实践的模式,使得研究生只是零散掌握部分知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经验可循,缺乏有效指导,难以形成多维度的、全面的专业伦理知识体系。
(五)外在环境影响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价值取向
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等西方错误社会思潮,污染社会道德风气,影响教师的职业伦理生活,对新时期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伦理素养培育提出挑战。在现代教育中,存在部分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在位的现象,部分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有偿兼职家教,在显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服务性的同时,也会鉴于自身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而迎合大众的功利化需求,使其今后的职业伦理行为显现出一定的世俗性。
20220526221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师范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