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珍珍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7期 本文字数:2742
[摘 要] 获得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增强大学生对本课程的获得感,对于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要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以优化教学供给为重点,以注重学生体验为突破。[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得感;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025-03
“获得感”[1]一词是作为评价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重要指标而首次提出的。2017年,教育部发文指出要“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2]。自此“获得感”一词正式融入思政课建设的话语体系。“获得感”是一个包括“获得”和“感”两维度的复合词。“获得”即实际所得,“感”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获得感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实际收获后产生的积极、正向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主要包括知识获得、价值养成、情感共鸣与能力锤炼等。知识获得最易被感知,是大学生获得感产生的基本前提,即大学生通过“原理”课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有系统认识。其次,情感共鸣是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一方面来自于大学生对于授课教师教学魅力的认可;另一方面来自于大学生的参与感与被重视感,这都是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再次,价值养成是指大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后,通过课程学习,大学生不仅要习得客观知识,更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即能力获得。基于获得感概念层次的丰富性与“原理”课的特殊性,本文将从教育理念、教学供给、学生主观体验三个方面,对增强大学生“原理”课获得感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4]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是提升“原理”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前提。一方面,学生在青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思想极具可塑性与多变性,教师要把握大学生宝贵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好“原理”课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及多元文化浪潮冲击的背景下,视野更加广阔、主体意识更加强烈,其思想呈现出独立性与差异性的特征,擅长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意识与创造精神。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的特点上,教师都要兼顾以“00后”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二)合理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原理”课获得感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学活动本身能否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也提出了“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5]因此,以大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学前对本课程进行预期调查,多途径了解大学生对于“原理”课的诉求与期待,并以此作为参考,在整体教学目标的统筹下,调整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方法,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与期待。大学生在青年时期会面临许多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困惑、解决困难,通过发挥“原理”课的现实解释力,强化大学生对本课程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青年阶段的大学生会产生多种需求意识,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对其需求的合理性進行辨别,对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合理性需求进行激发和满足;对不切实际、不合理的需求,要进行耐心说服教育。
(三)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教育过程的反馈者以及教育实效性的体现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打破部分大学生对“原理”课的偏见。由于高中政治课与“原理”课教学内容的部分重叠,使得一些大学生认为“原理”课的内容不需要再花费时间进行学习,态度上出现松懈与怠慢。与此相反,部分理科生、艺体生则认为“原理”课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原理”课的地位和作用,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为目标,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只为完成教学进度而填鸭式地单向输出。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引入教学反馈机制,使学生有机会、有途径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风格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二、以优化教学供给为重点
大学生“原理”课获得感的生成,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引下,不断优化内容、方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教学供给。
(一)优化内容供给
“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承载着本门课程拟传输的思想,是大学生获得感形成的源头。教师要根据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在需求对教育内容做出调整,使之更容易被大学生理解、接受、内化,增加其获得感。首先,保证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原理”课教学学科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文科生时,教学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在对理工科、艺体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多引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其次,教学内容要有思想深度。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是以理论的透彻性为前提的,“原理”课教学切不可照搬教材、蜻蜓点水,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体现一定理论深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最后,教学内容要关切现实。部分大学生对“原理”课无感的原因与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当有关。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广阔,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与大学生关切的社会现实接轨,通过引入时政新闻、社会热点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等,丰富“原理”课的教学内容。
20220526221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获得感的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