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何姝霖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7期 本文字数:2640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与文化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完善教学内容。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学形式,也为思想政治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现阶段,如何促进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红色文化是经过历史洪流冲击而沉淀下来的精华,不仅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得以传承与创新,为此,从红色文化视角,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融入路径。[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面临挑战;融入意义;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60-0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现阶段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还可以为大学生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弘扬承载着历史意义的红色精神。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新挑战,这样才能充分凸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而找到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又要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总体而言,可以将面临的新挑战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外在制约因素增多。在新时期,网络新科技迅猛发展,云上交流与学习已然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但虚拟的、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很容易让部分大学生产生思想困惑或者心理迷茫,尤其是一些消极、片面的信息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甚至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1]。(2)内在制约仍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滞后,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枯燥,未能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兴趣点建立有机联系。以上两种制约因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甚微,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形而上学[2]。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储备人才,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任务。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大学生出现精神缺失、信仰迷茫等现象。面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敢于身处险境,仍然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不仅没有丢失了革命理想,反而革命热情更加高涨。现阶段,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和奋斗史进行歪曲,或者以不恰当的方式宣传,这都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应成为宣传红色文化与共产党人革命理想的重要途径,将红色精神毫无保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进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中表示,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他们生在盛世,没有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苦斗争,但是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务必要爱国爱民,坚守“四个自信”,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才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奋斗奉献的信念!可见我国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中,要注重对爱国主义热情的激发,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媒体在高校加以宣传,这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4]。红色文化为高校加强爱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红色文化与爱国教育在思想上具有一致性。可见,红色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爱国教育的层次,还可以让大学生在感知与领悟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逐渐增强对家、国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三)铸就艰苦奋斗精神
在和平年代,很多大学生享受着优渥的家庭条件与教育条件,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较为浅薄。通过融入红色文化,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加以宣传,尤其是在向大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在生存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仍然可以不断壮大队伍,为争夺革命政权而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胜利[5]。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我们铸就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基因,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革命精神,在大学生筑梦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从而不断在其中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这些“红色故事”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何为艰苦奋斗精神,进而产生居安思危的意识。虽然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艰苦奋斗精神,也没有将艰苦奋斗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食粮,但这种精神恰恰是能够影响大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四)陶冶为民服务情操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复兴中国的重要使命与责任,理应具有同中国共产党一样的根本信念,即更好地为民服务[6]。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过程中形成的,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最好见证,这对大学生树立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作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高实现自我学习的意识,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情操。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从思想层面进行转变,不断陶冶为民服务的情操,这样才能真正在大学生的心中根植为民服务的人生理念。
20220606222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