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华栋 王卉 廖巧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469
[摘 要] 目的:调查卫生类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分析其在年龄、性别、家庭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并了解差异的成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专业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内卫生类高职院校350名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对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问卷进行修订和相关研究。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修订后的问卷包括追求完美、自我怀疑、外向归因三个维度,共12个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结论:修订后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为以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测量工具。[关 键 词] 卫生类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31-03
自我能力否定倾向(Imposter Phenomenon,以下简称“IP”)是指个体取得成功时,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外部因子,很少有高峰体验,对成就感的体会欠深刻,并伴随不自信、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1],对于体验强烈者,将可能对其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仍有重要影响。虽然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高低在学业、工作成绩上差异并不显著,但高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的预期表现往往更糟,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加,悲观却追求完美,焦虑且害怕失败,因此专业潜能会受到限制,自我效能及生活满意度均较低。
研究表明,卫生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未来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呈正相关。目前,高职卫生类学生仍担负着我国卫生人才补充的主要责任,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未来医药卫生工作的服务质量和队伍的稳定。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却不均衡,自我意识增强但社会成熟度相对迟缓,更容易盲目自信又深度自卑,职业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因为生活背景、语言习惯、人际交往、学业基础、就业前景等原因,在卫生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敏感怀疑、失败恐惧等情绪[2]。因此,研究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一直是制约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困境除了国家帮扶、人才引进等,更重要的是培养本地大学生为家乡服务,所以卫生类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健全人格就尤为重要[4]。但之前的研究时隔太久且对象差别较大,根据测量学要求,IP量表结构需重新构建[5]。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四川省内多所卫生类高职院校,涵盖成都、自贡、雅安、乐山等地的在校大二学生(因大一学年多为公共基础课,大三学生在各大医疗机构实习)。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2份,回收率为97.71%,保留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为95.71%。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二)工具
取自1985年Clance编制、由王华栋等在2009年修订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问卷[6],用于探究大学生自我能力否定的倾向性以及各维度的具体情况。本次研究选用初测后的19个条目,以验证问卷在卫生类少数民族专科生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均采用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三)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为作者在文献分析、访谈、前导研究基础上所修订的大学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问卷,采用SPSS 18.0和AMOS 17.0进行统计分析[7]。
二、结果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调查样本随机分成两部分,比例大致接近50%。结果显示KMO=0.877、Bartlett球形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变量间相互关联,适合做因子分析[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同因子,求得初始因子负荷矩阵,再用最大变异法求出旋转因子负荷矩阵。其中,抽取因子特征根≥1的因子共三个,共可解释53.134%的总体方差变异(见图1)。因子负荷0.4的条目,1、3、4、5、10、13、19予以删除。根据条目在因子上的载荷大小排序情况,结合原问卷分别将因子命名为追求完美、自我怀疑、外向归因(见表2)。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AMOS 17.0对剩余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RMSEA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卫生类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初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