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铮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661
[摘 要] 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视角,从目标岗位就业能力到可持续发展岗位就业能力的递进,构建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并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心、全平台“五全育人”的角度,提出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路径。[关 键 词] 高职学生;“五全育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34-03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培养新时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将学校所学的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际,持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转化与创新以提升工作技能,并持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个性品质的能力。这一能力是高职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前提,是高职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或从事其他工作的需要,也是其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更是其在未来社会中实践、创新所必需的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应让学生掌握将来目标就业岗位的技能,实现顺利就业,还要使学生在工作的发展路径中具有后劲,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最终能够成就个人事业。
二、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
基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他们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是在中小企业,,但由于一般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需求量有限,更多的学生进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乘着这股东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数量持续增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基础性岗位需求量大,这为高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对高职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手段,调查了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及行业内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基于调查结果,主要从学生目标岗位就业能力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岗位就业能力要求两个方面和素养、技能、知识三个维度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具体内容见表1)。
三、“五全育人”模式构建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单位在“三全育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更多地从原来的线下转到了线上。面对“00后”学生极具个性的特点,本文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提出“五全育人”模式,指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心、全平台育人(见图1)。其中“全员育人”强调每个教育主体都有育人的职责,应当相互合作形成合力。育人的主体可以是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行业专家和优秀校友等,他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教育,构建全员育人的体系。“全过程育人”主要是基于教育过程,强调育人要贯穿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及就业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各阶段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到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全方位育人”即注重育人环境,要求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推进,不断加强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相互渗透,做到“全方位育人”。“全心育人”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要上心、勤用心、肯费心、多关心,充分彰显人文关怀。用真情实感、全心全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全平台育人”是指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传统教育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等手段,保持与学生的时时沟通与互动、关注和帮助,使教育贴近学生、无处不在、新颖活泼,容易被当代学生所接受,实现较好的育人效果。
四、基于“五全育人”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径
(一)人才培养要上心,时刻关注社会目标就业单位的招聘需求,为学生实现目标岗位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力量之源,是现代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储备,所有组织都希望能够选拔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通过充分调研,了解社会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对应的目标就业岗位招聘需求,围绕目标就业岗位的招聘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只有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素养、技能、知识等各方面都与组织所需人才较为契合时,学生才能够胜任目标岗位的工作要求,具备目标岗位的胜任力,得到组织的认可。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类组织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行时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二)人才培养要用心,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勤用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要与社会中的各个目标就业单位紧密联系,通过经常性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安排教师进入目标就业单位实践等各种形式,了解各单位真实的岗位需求信息。通过梳理相关信息,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应达到的素养、技能和知识目标。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课程设计,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20220606222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五全育人”的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