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盛 曾尧 易兴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本文字数:2802
[摘 要] “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为高职办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传统办学模式的变革,建立项目核心制的教学新模式,从制度上抑旧立新,通过对比研究、归纳演绎、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图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构建、新体系的完善,提升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同步提高广大学生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水平,为探索高职教育适应性研究提供借鉴。[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核心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007-04
一、引言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都呈现出许多新形态。这些形态的出现既是我国职教改革的缩影,又是当前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变革发展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回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77年,职业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突出应用,但教育发展也陷入停滞期[1]。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职业技术教育才又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此后,到1989年,我国开始借鉴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论,采取边模仿学习、边消化创新的方式,特别是在1985年之后,在课程体制改革和课程建设等都开始逐步步入正轨,学校招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特别是一些高职学校尤为突出[2]。从1990年到2009年,我国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和摸索,在职教理论体系建設上,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建构,并为接下来的职业教育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3]。从2010年开始,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的CBE、MES和双元制等理论,在“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又先后提出“五阶段”模式和现代师徒制等理念,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业内专家和同仁们的广泛好评,相比过去的传统师徒制,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都进了一大步[4]。
从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倡导“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5],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实施,“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日常教学活动的一种依托。开放的平台、共享的资源,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自2015年国家倡导“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各校都先后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其中包括:在学校开设SYB、KAB等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有关创新创业学分管理规定等。据统计,全国有大约85%的高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3—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已达2.9%。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高0.5个百分比。从趋势分析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已经开始呈现大幅上升趋势[6]。截至2020年,据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恒大研究院《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0)》研究数据显示:在青年创业者当中,拥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占比已经超过80%,其中专科占比达到26.4%[7]。从中不难发现,经过全国上下多年“双创”教育的大力推进,在青年创业者当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更加突出。但高职院校在适应“双创”快速发展的变革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现有教学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差,无法与社会“双创”发展同步。
(一)传统职教模式与“双创”理念脱节
1.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特殊认识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应遵循“感知—理解—巩
固—应用”四个阶段,但也有专家认为该理论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忽视了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辩证关系[8]。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如果课堂教学活动脱离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活力,变双方互动为单向传输。原本应该是闭环的流动,结果变成单路传输。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缺乏心理认同感,尽管教师在不断地启发学生,但始终收效甚微。
2.传统高职教学方法与“双创”脱节
高职学校开设的“双创”课程,与技能型课程关联度不高,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以课堂书本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参与性不强,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和从事“双创”活动的意愿。另外,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有待提高,而且课程学科覆盖面有限[9]。在现今“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作为教学受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不再满足做被动的听众,他们渴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期望能够亲自获取知识、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此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明显存在教学手段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很难在课堂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况且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教学管理过分强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与创新创业要求明显存在脱节,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躺平”状态也不足为奇。
(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1.教师资源短缺严重束缚教学活动的开展
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要想能够顺利开展“双创”教育,,就要有足够能够胜任“双创”要求的师资。目前,在全国职教院校中接受过“双创”培训,特别是具有实际创新创业工程实际经验的师资,少之又少。这其中有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晚的原因,主要是在以往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单纯强调了师资的学历和专业,忽视了对“双创”人才的引进吸纳和培养。在这种全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背景下,学校却难以有效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资源升级和更新慢,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没有兴趣的原因所在。加之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制度上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而且在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重视力度不够,使有意愿从事“双创”活动的广大教师望而却步[10]。再者,就是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标准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缺乏工程案例的阐释和案例训练。教材编写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很多高职教材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对教学质量难以提供有效保证[11]。
20220626220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现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