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力普·卡衣木 艾热提·卡衣木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本文字数:2821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并在2022年突破1000万大关,预计超过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167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处于“就业难”热潮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双重压力背景下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变得愈加困难,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高强度的就业压力下,缺乏调节机制的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从宏观社会因素、中观高校因素及微观硕士研究生自身因素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从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缓解硕士研究生在社会层面的心理压力;促进就业公平竞争,避免出现隐性歧视;建立系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方面对该问题提出了个性化的干预对策。[关 键 词] 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个性化;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152-03
全国高等院校自1999年按照教育部的指示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随着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硕士招生数量从2011年招生总人数的56万直线上升,2020年达到110.6万人,2021年达到了约120万。十年之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增长超过一倍。特别是在2020年的招生过程中,教育部为应对1000多万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巨大难题,缓解本科生的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幅度达到20.7%,创下近20年来的扩招记录。[1]
在经历近两年的经济冲击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未有效缓解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相反在扩招带来的滞后效应、硕士研究生低迷的就业欲望、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更为严峻。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明确指出:“新就业形态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2]教育部积极出台各类政策,,譬如教育部组织多家机构和高校开展了“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在2022上半年预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系列活动,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目前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近2156万条,正全力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政策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成为他们就业工作的“拦路虎”。毕业年级硕士研究生面临着毕业论文、年龄增长、就业竞争、择业困难等压力,他们的心理普遍呈现迷茫、焦虑状态,这更加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和择业。作为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人员,应帮助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应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带领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引导他們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解决就业择业道路上的困难,为他们就业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
本文结合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面临的就业状况,探究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成因,找到就业心理指导的方法,为解决当前“毕业难,就业难”提供经验参考。
一、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的特殊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工作地点选择、薪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进而导致硕士研究生就业愿望未能转换为实际的目标期望,自我认知与现实情况的偏差使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容易出现自卑、恐惧、猜忌、焦虑、幻想等心理问题,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定位错误
硕士研究生虽经历过考研的洗礼,具有强大的自信心和挑战能力,但在就业工作中不难发现他们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硕士研究生存在价值倾向、自我功利化的价值观,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就业过程中物质利益成为指导其择业的主要参考,无法实现“为党和人民服务是第一就业”的目标,而且出现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的就业态度。例如,对报考发达城市的公务员、事业编趋之若鹜,对边远、落后或基层地区的公务员及事业编制单位不积极,将为人民服务区分看待;(2)在就业过程中无法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异,缺乏日常积累、不断创新、活学活用的意识。不少学生直至研究生快毕业才开始规划自身的就业目标,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就业竞争中出现眼高手低的尴尬状态;(3)就业道德诚信精神欠缺。为得到想要的工作,有不少研究生在填写简历时出现获奖证书、学生干部经历造假等情况,对于教育部制定的“三方协议”出现毁约情况,缺乏道德约束导致硕士研究生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从而引发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二)就业心理存在偏差
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外因对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巨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硕士研究生缺乏辨别信息、自我调节就业压力的能力,在短视频平台加速信息传播的背景下,研究生在看到很多无法辨别真假的就业信息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压迫感,短视频平台经常会有自媒体所编撰的各类就业文案,有些会给学生以错误的引导,致使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并不具有优势,对自身就业产生负面认知又难以调节,导致个人的就业一拖再拖,最终产生就业恐惧心理。(2)无法摆脱焦灼急躁的情绪。很多事业单位、国企及银行的招聘从发布公告起至正式录用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在经历笔试、一面、二面、试工等繁琐的流程中,他们的焦躁情绪不断积累,同时毕业季的学生承担的学术工作量变大,毕业论文的撰写、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等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的紧张状态,再加上过于频繁的各类就业讲座、就业单位的招聘人数变少等因素相互作用,使研究生在内心出现了紧张、烦躁的不安情绪。(3)从众心理愈发强烈。随着研究生招考规模逐年扩大、选调生录用人数变少、国考及省考的竞争压力逐年上升,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的研究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在人云亦云的状态下,毫无准备地参加各类考试,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导致成绩降低,但依然无法重新思考其自身的需求所在。(4)自卑心理难以调整,有些硕士研究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成绩给予较低的评价,虽然在笔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但面试中说话吞吞吐吐,回答问题逻辑混乱,再经历面试时更加受挫,无法克服自卑心理。
20220626222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析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与个性化干预对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