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贺俪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527
[摘 要] 依托大湾区时尚创意之都的国际视野背景,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导向,高校通过研究2022年春夏流行色在个性化形象需求的运用路径,提高学生自我色彩诊断能力以及增强服装流行色彩适配性设计的整体意识,以此满足个人色彩的实用性需求,提升学生个人的审美理念。[关 键 词] 形象美学;美育;流行色;色彩诊断;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21-0163-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化高校美育改革,需加强学科融合,强化实践体验[1]。美育不等同于对高雅艺术进行情感熏陶,抑或是培养一种才艺技能,它更强调的是感性质量、感性素质、感性智慧以及感性文明的一种评判标准,它利于在知识技能运用上增加一层温度、视野以及人文关怀。身处创新前言有时代引领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想象,AI取代更多技能型岗位的趋势已逐步代入现实,而占据更高智慧的软技能,依靠认知的灵活度、对美的感知以及人文品质关注的核心岗位,是工业机器人永远无法取代的。近年来,关于高校美育实践运用的研究成果较少将其置于形象美学对社交场景主观印象的影响中比较、思考,使高校美育的应用研究缺乏“更接地气”的实用性视域和多种学科交叉创新的深度、广度。
一、形象美学的发展现状
形象美学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年,目前仍然处于萌芽的发展阶段,更多服务于金字塔顶端的高消费人群。但由于网络化信息变得丰富多元,美学观点通过兴起的流媒体被时尚穿搭博主从用户角度给出了明确的使用感受,强大的影响力已将消费者的审美提高至对自我了解的判定及穿搭适配性的利弊权衡。作为市场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虽受制于经济独立性,但个人意识特征使他们对自身需求是否被满足带有强烈的内驱力,会因符合心理主观预期而超前消费,尤其在形象消费需求方面变得更年轻常态化。大学生在校园里通过不同社交场景多样化地自由表达其审美态度,有意识地在人群中树立个人形象标签,是寻找圈层共鸣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服装作为形象美学的实用载体,是每个大学生消费中或多或少有关形象的必要支出部分,服装中的流行色彩随着市场需求的推动,是最快融入校园生活中的元素,视觉的情感刺激可更广泛地作用到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上,并影响他们审美意识的塑造。因此,以形象意识的美育观为切入点,通过自身诊断合理匹配出具有美感且实用的价值定位,可以极大增强个人形象意识,,同时在切实触达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线性规律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便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亦能有意识地将认知偏差加以调整。
2021下半年,从“穿搭”“形象”“流行色”“款式”“面料”这五个关键词百度搜索情况可看出,形象意识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搜索量,“穿搭”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最高搜索量的关键词。作为人物形象载体,服装构成三要素“色、型、质”中,“面料”的媒体数据多于“款式”,进一步侧面反映了搜索人群对品质成分的关注,已不似十年前快时尚“款式为王”的时代需求。“流行色”在百度搜索指数五大关键词中排末位,可从检索年龄分布来看,新消费主力军“90后”对“流行色”的关注颇高,已与“款式”形成强烈落差,“面料”更是成为该年龄段搜索占比最高的关键词,而反观传统消费群体“80后”则仍保有重款式不重面料的行为意识。消费意识的改变,使“90后”“00后”对影响时尚潮流因素色彩的渴望大幅增长。从长远来看,“流行色”极有可能会与面料成为未来服装产业应用可持续的两大关键元素,而独特的色彩更易激起大学生消费的欲望。当每季流行的色彩因市场需求推动,有形或无形地融入校园生活中,视觉的情感刺激将会更广泛地作用到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上,并影响他们审美意识的塑造。
二、流行色在高校形象美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流行色推动大学生审美实践
色彩的流行离不开设计师对时代特征的观察,对环境功能的正确定位,对当下审美喜好的提炼。全球色彩风向标,美国潘通(Pantone)色彩权威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具有代表性的流行色,其选定正来自对社会发展趋势、文化思潮动向及消费心理变化的综合分析,包括新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娱乐产业发展、全球瞩目的运动或时尚盛事等一切会波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元素,从而开发出最新反映审美特征的色彩。而对新鲜事物接受力较强的大学生,因社交媒体紧跟市场潮流,自带话题热度的流行色资讯更容易引起学生群体的关注及传播,这也与同属情感链接的圈层文化最受大学生偏好的事实相符,更易推动审美教育的实践性应用。
(二)流行色影响大学生消费需求
后疫情时代,色彩被赋予简单与随性的新乐观情绪,不同于2021春夏中高饱和色相带来的能量感,坚韧中性的正向态度转变为静谧浪漫的平和自由之向,给人以轻盈、舒适的视觉氛围。这也是被束缚已久在可持续慢生活的推动下,正期以恢复过去极简而又稳定的社会环境,衍生出亦满足职场社交休闲多种场景混合适配性的消费需求,在情感上又得以重新焕发活力的时代色彩。形象消费类商品为迎合多数追求高性价比的大学生群体,将具有代表性的情绪色彩精准触达当代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并极大运用在日用品中来刺激消费。为避免从众心理而导致过度消费,高校美育以流行色在形象消费适配性上做解读为切入点,实现形象审美提升的同时,也为深入感性智慧的拓展做了重要铺垫。
20220719220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形象美学流行色运用的高校美育路径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