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薛启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5期 本文字数:2549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尽管我国美育工作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但总体来看,美育仍然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亟待加强的环节。高校美育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艺术教育层面上,也往往无法真正与专业课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美育需要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却从未湮灭,被保存、延续、发扬至今,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包容性是毋庸置疑且经得起考验的,这就启发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和切入点推进美育工作,将美育寓于专业课程之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真正将美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 键 词] 美育实践;金融工程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004-03
高校美育并不僅限于思想品德教育或者纯艺术专业教育的范畴,还是各个专业教学中能够陶冶学生高尚情操、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重要教学活动。关于高校美育实施机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在《蔡元培的高校美育思想与实践述要——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 150 周年》一文中,叶泽洲、向慧认为,高校的美育理论建设首先应在汲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新时代高校美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积极践行有自身特色的高等学校美育理想[1]。姚跃林在《审美追求:学校教育的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学校美育实践》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扎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育传承有利于文化传统的赓续[2]。在强调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需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拥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度自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将专业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高校要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卖点”,将坚定不移地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嵌入专业课程的内在思路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自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来,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各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所有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避免由于一部分高校在专业教育和人文美育方面存在失衡的现象[3],导致一些学有所成的大学生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或无法超越自我,实现理想价值。高校金融工程专业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与体魄,具有较强的社会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底蕴、艺术素养和鉴赏思维,具有金融工程专业思维、较强的学科意识,具有诚实守信、勇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悉并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金融工程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些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学校的专业课教育能否成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些都与开展美育教学实践的方法、路径息息相关。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美育,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金融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融合美育?在开展美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许多专业课教师都对美育有一定的误解,对美育融入金融工程专业课的适用性有一些质疑[4]。实际上,这些对美育的质疑与误读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它的适用范围,导致美育效果也大打折扣,进一步限制了“五位一体”美育体系中美育理应发挥的作用。由此而言,开展美育教学实践的方法、路径就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美育与金融工程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否可以达成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和目的,是否能够进一步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原初能力与动力。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嵌入专业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以往的一些调研中可以发现,非艺术类专业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对美育的作用缺乏较为全面的理解,时常将大美育与艺术教育混为一谈,从走访面谈的结果看,非艺术类专业认为公共美育课程是没有必要或可有可无的课程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将美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美育不过是徒增负担,对美育存在严重误解甚至是抵触心理。
(二)美育模式单一,特别是在美育与专业课的结合上缺乏想象力
广义的“美”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狭义的“美”指艺术美。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用狭隘的眼光看待美育,墨守成规,将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以为美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无关,忽视了美育在价值引领、培根铸魂和为国育才方面的普遍作用,对美育知识和美育价值认识不到位,没能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的主要作用。而且,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并非“文武双全”,即便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但在美育方面,尤其是将中华文化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方面,缺乏想象力和传统文化知识底蕴,难以形成一套知识化、思辨化和理论化的美育体系,造成美育实践体验模式的单一化[5],更多的是让学生在专业外自行进行一些传统文化熏陶,缺乏专业课堂启发和引导“加持”,育人的效用大打折扣。
202208180801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实践的路径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