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乔玲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5期 本文字数:2567
[摘 要] 基础法语作为法语专业的重要科目,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对湛江科技学院基础法语课程的授课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课程体系、授课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师思政建设四方面,探索思政背景下法语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旨在为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些许参考。[关 键 词] 基础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037-03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会议精神的引领下,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等文件,对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及人才培养举旗定向,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法语专业作为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主要学习的是法国语言,学生在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与法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碰撞。高校大学生仍旧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多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包容度较高,但也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因此,法语专业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法语专业的重要科目,基础法语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给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较多素材。此外,基础法语课程授课周期长、学时多,在与学生长期的交流中,教师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本文对笔者所在高校(以下简称本校)的基础法语课程授课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索思政背景下的法语专业课程
改革。
一、现阶段基础法语教学中的思政
本校基础法语课程面向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以外语教育与研究社所出版的《法语1 修订本》和《法语2 修订本》为主要授课教材,两册教材共三十四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法语语言能力,在以往的授课中,教师多以该教材中的对话、课文、语法和练习为主要讲解内容,课后,教师会让学生完成课文和语法的相关练习,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
以《法语2 修订本》为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用法语介绍法国的社会文化和法国人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教材还设置“法兰西文化点滴”和阅读两个板块对法国文化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讲解。相比之下,中国元素在教材中出现得较少,虽然课文中有部分对话是模拟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日常交流,但对话的内容大多和中国元素无关。除了第4课课文《一个法国探险者》对唐玄奘的生平进行简单的描写之外,课文中出现的其他中国元素如2008北京奥运会、《西游记》等大都一笔带过,而授课教师也并未有所补充。即使在教材第9课和第15课的阅读板块刊登了《北京地铁的进步》《世界最快高铁在中国》等文章,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将其视为附加内容并未详细讲解。即便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但若教师不及时检查阅读情况,主动性较弱的学生难以自觉完成该项作业。此外,教材中每篇课文后会有一则翻译成法语的中国谚语或成语,如人勤地不懒、万事开头难、水滴石穿等。许多教师也只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和记忆,并未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谚语背后的故事和其中的法语翻译技巧,这也使学生未能体会到法语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的巧妙。
总的来说,在以往基础法语的教学中,思政内容的摄入是有所欠缺的。许多基础法语教师在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法语专业四级通过率的压力下,把教学重点局限于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提升和专四题型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浸泡式”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接触外来文化和思想的时间较长,难以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加之所学到的法语语言知识也未能和我国思想文化有机结合,离“用法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学习目标还相距甚远。在学习完课文后,学生也许可以用法语描述出课文中学过的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等法国元素,却难以用法语描述出中国的名胜古迹。
二、基础法语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思政到底如何有机地融入课堂?”“在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内容下,去哪里寻找思政元素?”“是在教学中思政还是在思政中教学?”许多基础法语教师甚至外语类教师仍处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带着这些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本文从以下四点为基础法语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大纲作為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对教学内容及育人目标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在编写教学大纲时不仅要考虑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强化育人导向。与此同时,教师应尝试构建新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不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单一评价,而是包含情感、态度、知识以及价值观的整体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获得感、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民族自信感与使命感是否有所增强都可列入评估体系,以此检验基础法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笔者认为,思政的融入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但语言知识的教授、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是语言类课堂的重点,二者应有机融合,不可顾此失彼。
(二)在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
虽然教材中涉及的中国元素有限,,但教师可以在备课以及授课过程中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在讲授法国社会文化、法国政治历史、法国名人传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法文化以及社会现象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面的世界。
20220818080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课程思政背景下基础法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