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悦之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5期 本文字数:266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推广发展,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人数逐年递增。受疫情影响,汉语教师赴外教学的计划难以实施,众多海外学子也无法来到中国进行学习,教师选用与线下教学极为不同的远程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研究播音与主持艺术与汉语网络教学时发现,播音主持的众多知识技能和线上汉语教学有极大相关性。对此进行部分阐述与讲解,探究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汉语网络教学中的技巧运用,以期为初接触线上教学模式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关 键 词] 汉语网络教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镜头礼仪;对象感;情感表达;即兴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091-03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项以语音发声和语言表达为主体,同时涵盖众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艺术,除去基本的普通话训练和发音发声技巧培训,播音与主持艺术同时会教授礼仪形体形态、表演基础、情感表达、即兴评述等相关课程知识。本文将选取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四块技巧与线上汉语教学核心技能一一对應,分别从镜头礼仪与教师仪表形象、镜头对象感与教学状态调节、情感表达与课堂氛围掌控以及即兴表达与课堂应急处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汉语网络教学中的运用。
一、镜头礼仪与教师仪表形象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除语言表达之外,仪表礼仪和形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介的传播者,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各方面表现与仪态会受到多方监督评判。从国际汉语教师网络教学来看,教师在镜头中呈现的形象同样将会以直播的形式完全地展现在众多学生面前。不同于线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中摄像头的存在会导致教师仪表中的一切瑕疵无所遁形,如果是中文慕课等面向世界的大型平台汉语网络课程,平台知名度与教学视频的录制保存功能更将会促使课程多次反复播放,如若教师的仪表仪态有差,效果将不尽如人意。
(一)心理调整与妆发服饰搭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形象的提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教师评估与学生上课积极度的一大标准。由于许多教师在之前并未接受过面对镜头的授课方式的专业培训,在线上教学时难免会产生紧张心理并感到不适,同时在妆面、穿着等方面也难以意识到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区别。
从播音主持的镜头礼仪管理技巧来看,,教师应首先学会放松心态,可以在课前采用提颧肌、“半吞苹果”等方式进行一些简单的面部肌肉的提拉放松,提前调整进入状态。同时,镜头的相关特性会使得教师面部的如眼袋、鱼尾纹等瑕疵得以放大,容易显得没精打采,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选用化妆品进行适当遮盖,女性教师尽量画上适宜的镜头妆,男性教师应注意面部清洁,发型端庄不可杂乱。在穿着上,教师应选择单色、简洁大方的服装,有时为了体现文化特色,可以适当穿上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但切忌不可太过跳脱,密集的点状、条状等图案服饰在镜头前亦容易产生让人眼花缭乱的眩晕感。
(二)体态语的控制
在体态语方面,教师要注意站姿、坐姿与走姿,无论是半身式授课还是全身全景式授课,教师都应挺胸收腹,并减少频繁的小动作。要加强表情管理,做到面带微笑、眉眼自然,伴随教学内容加以适当的面部表情、手势辅助可以增添课堂的灵活度与趣味性,但如若过于夸张刻意则会产生让学生费解甚至恐慌的反效果。同时,由于汉语网络教学的授课对象大都有着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教师应提前了解对应学生所处文化的体态语禁忌,切忌出现误导性或冒犯性的动作表达。
(三)环境因素掌控与麦克风调试
在授课前,教师可以自己提前试讲课程,寻找与镜头最合适的距离与互动位置,并注意周围环境对教师镜头形象的影响(以环境颜色光线为例,“深色色彩的光的反射将会影响正常色的呈现,使教师在视频里的面部颜色失真”[1])。同时,教师切记在正式授课前调试好麦克风,一般而言,普通耳麦与嘴部的距离以三指宽为宜,但此项规律也要根据教师实际说话习惯与音量大小进行灵活调整,不恰当的麦克风使用将会产生喷麦等杂音出现,导致学生无法听清老师的授课并感到声音刺耳。
二、镜头对象感与教学状态调节
对于大部分初次接触线上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与镜头的接触是一项完全陌生的体验。由于线上教学只能对着机器和镜头讲解,基本无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有不少海外汉语教师在参与调查时反映,“网课的虚拟空间缺少课堂温度,物质空间的改变影响了课堂的精神空间”[2],即教师会觉得像在和空气对话,上课极没有体验感、代入感。然而,这种现象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尤其对于播音类工作者而言,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演播室内完成的,所制作的节目将直接通过镜头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展现,实际录制时面前除却技术工作人员,大都并无观众。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镜头感与对象感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中,“对象感”是言语表达训练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在面对镜头进行节目展示时要有对象交流感,就算面前只有冰冷的仪器,也要做到“心中有人”的状态。对应至汉语网络教学,就是教师的脑海中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情景建构力,要排除外界因素干扰,秉持着高度的信念感和专业素养,在授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从自我意识上调动自己的讲课情感与兴奋度,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对象感缺失将会首先影响到教师上课的状态和动力,一旦教师自己觉得上课乏味辛苦,那么这一堂课在学生眼中将会变得更加枯燥索然。而一段语言表达缺少对象感的最直观的因素在于语句感染力的丧失,听众无法感受到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只能机械地判断出其在生硬地朗读或背诵稿件,实际并无内容的输入,这在授课体现上亦是非常糟糕的。
20220818080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论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汉语网络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