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沈云玉 徐捷 陈剑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986
[摘 要]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产出地,发展前景大有可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不明显,拟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情怀、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积极发挥家庭劳动教育正向作用等方面探索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立足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着力构建高职院校更全面的劳动教育机制,以促进学生“五育”发展。[关 键 词]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34-03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把劳动教育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劳动教育成效直接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情怀、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1]。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对小、中、大学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互贯通,拓展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内涵和形式,保障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劳动教育实施成效,力求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养成劳动的习惯,发扬中华民族不畏艰辛、不懈奋斗的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缺失,导致劳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未能真正把握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无法体现劳动育人成效。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分析
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培养环节中,大部分院校虽有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一定程度推动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落地,但学生往往未能把对劳动的认识从认知层面转向实践层面,未能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感受不到劳动的快乐,这样的问题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学生没有必要如上一辈一般下地务农干活,也正因为如此,学生无法充分体验劳动实践,能参与的劳动通常是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和学校日常打扫劳动,但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劳动意识,不能对正确的劳动观产生认同。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肆意发展的时代,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在网络上随手可查,学生在网络覆盖的区域,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查询到想要了解的信息,当错误的劳动价值观传播到学生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学生加以纠错引导,学生容易对劳动产生错误的认识,受到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恶习的影响,当然也就无法对劳动有正面的认识,尊重劳动,主动劳动[2]。不当的劳动观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劳动有贵贱之分,体力劳动的地位低下,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一等,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加上现在的大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追求享乐,面对困难有逃避的情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其在学校从事的劳动行为多数为宿舍和教学楼的卫生清洁,大部分情况下是被迫的行为,往往都是应付了事,抱有敷衍的消极心态,部分学生宿舍脏、乱、差,教室课后垃圾较多等现象也反映了学生对劳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难以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缺乏动手实践的训练,自然无法提升劳动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无法达到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系统中,师范院校没有专门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劳动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相比,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度稍显逊色,任课教师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水平不足以履行劳动教育教师的职责[3]。根据国家现有的相关文件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以实施劳动实训实践为重要抓手,且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理论授课部分不得少于16学时。据了解现阶段多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授课和劳动实践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或者通识学院教师兼任,在现有的劳动教学体系中,缺乏专业的劳动教师,师资不足导致了劳动教育开展的不确定性,也让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大打折扣。同时,学校应考虑课程教材选择、劳动场所建设和劳动项目问题,多数学校以简单的日常卫生打扫、生活生产劳动作为劳动实践课实施内容,简单、重复的劳动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情绪,做事没有干劲,草草了事,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单方面依靠辅导员、班主任课程成绩打分或是某次实践劳动的成绩作为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主观性极强,缺乏多元主体考评、过程化考评和成果考评,激励评分机制也不健全,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劳动教育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怎样更加客观、合理地综合评价劳动教育课程,让劳动教育成果落地开花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弱化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工作,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孩子的课业成绩,容易弱化家庭对孩子劳动教育的协同作用。家长对劳动教育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导致家庭出现劳动教育轻视现状。新时代下,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包办了一切的家务劳作,“唯分数论”的现象较多,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父母担心占用孩子学习时间,影响到他们的成绩,便自然承担了孩子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家务劳动,如叠衣、洗菜、刷碗、掃地、洗衣、晾衣等家务,,父母过度的溺爱导致现在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达不到,到校后无法真正独立生活。部分家庭“有劳无教”的现象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还极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多数家长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极少关注到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无法在家庭中熏陶劳动情怀和体验劳动价值,孩子为取悦于父母或者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优秀了,学习成绩好意味着踏出社会就能拥有一份既体面又薪酬优渥的工作,至于自己是否热爱劳动、是否有良好的劳动品质并不重要,孩子在缺乏家庭劳动教育理念的家庭中长大,无法真正尊重劳动,又何谈热爱劳动[4]。
202209201857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与实践路径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