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莉 郑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569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番论述给高校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指明了两者必须发展方向相同、互相配合。这种发展趋势会对整个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不论是学界研究还是现实实践,研究探索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明确所有教师共同承担育人职责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题中之义。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涉农高职院校思政协同创新的内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对策建议。[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育人;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64-03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对于涉农高职院校来说,要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把课程思政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完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是需要持续探索、创新破难的工作。
一、涉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和发现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缺乏
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从育人的理念上来看,教师没有充分把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有机地与立德树人的理念相融合,,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思政理念与常规课程相融合的新教学模式;企业导师对课程的参与度不高,态度消极,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具体的实践。
(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体系不健全
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需要更加系统、更高的契合度。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有思政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建设、没有按照规定的进度授课、授课的方式难以让学生接受、不同专业课“三维”目标中的思政素养教学目标不清晰、观点内容简单重复。另外,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挖掘社会、企业、行业及网络的隐性思政元素。
(三)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过程泛泛而谈,缺乏明确的载体和有力的支点,思政内容的传授方式过于随机、零散。教师会生搬硬套地把理想信念强行灌输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课程思政的探索过于形式化,这不仅违背了立德树人的初衷,还让课堂教学生硬,缺乏活力。
(四)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缺位
由于一些高校尚未有专门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受限于课堂内,其中对教师的教学监督主体多为教学行政督导和教师同行,社会、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不足,这将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上“教”与“学”的脱离;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缺乏足够有效的监督约束,无法持续性贯彻坚持课程思政的建设。
二、针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应明确统筹领导机构,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统筹规划应涉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层面,比如中职院校、各院系、教研组等层面,对各层面的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周全考虑各个环节,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各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统筹,保证思政建设目标高效地实现。
(二)健全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
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长期持久的探索,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需要实践中不断完善纠错,需要涉及其他知识学科,需要结合时事政治,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并且对课程思政潜在元素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完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理论要与实践相融合,勇于创新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
(三)建立豐富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有更多渠道获取知识,课程思政有更多的教学手段。不仅能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实践课程中尝试参观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本校的农耕主题文化馆中授课,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一边观察农耕器具一边听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更加深刻地领会教学内容——农耕文化及工匠精神,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建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知识储备、自身的道德水准及教学观念进行系统评价。另外,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进行调整。学校设置的课程建设需要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功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围绕“价值引领”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程度是衡量课程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评价检测学生是否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使命感。另外,教师每年的年末考核和优秀评选项目应该参考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鼓励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202209201858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涉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