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孙玉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478
[摘 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与三农文化相关的人、事、物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可以启发教师、启发学生。主要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介绍”“三农文化内涵概述”“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结合乡村振兴背景,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促进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从三农文化视角助力高校学生巩固思政理论、延伸思政理论。[关 键 词] 乡村振兴;三农文化;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21-03
眾所周知,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会影响各个乡村,还会影响各个城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会改变农民群体的生活面貌,还会改变城镇居民的生活面貌。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上,许多学生关注的问题是:课本涉及什么内容、考试考核什么内容。学生的视角,还没有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学生的情感,还没有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学生群体是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学生群体可以带来活力、带来创新。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可以打开学生视角,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认真钻研三农文化,支持国家部署的各项乡村振兴工作。
一、乡村振兴背景介绍
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的重要性,强调加快步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之后,国家发布多项文件,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等,详细规划乡村振兴工作。具体涉及:
(1)从可持续性发展视角,认真审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倡导“因地制宜”,鼓励“绿色发展”;(2)改革乡村治理工作,构建更科学、更先进的乡村治理模式,认可各农村地区的善治之路[1];(3)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城乡关系,及时处理城乡统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传达“相互帮扶”“融合发展”思想;(4)更全面、更高效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评估农业质量,让相关企业意识到“质量兴农”的重要性;(5)反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补充并更新制度内容,构建更完善的农村经营体系,以“共同富裕”为理念,呼吁农民团结起来,呼吁各个企业团结起来[2];(6)重视农耕文明,以多种渠道和平台发扬农耕文明,展现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兴农”之路[3]。
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教育体系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一方面理论维度的影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高校教师可以开展多种主题的理论教学,介绍“新政策”“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新企业”等,丰富高校学生的理论储备,展现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先进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社会时事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维度的影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高校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指导高校学生深入思索“三农”问题,积极进入农村、了解农业、亲近农民。这样的实践教学,开放性更强,,社会关注度也更高,高校学生可以用心、用情,从中获得多种启发。
二、三农文化内涵概述
“三农文化”指的是以三农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分为农业文化、农村文化、农民文化三大板块。对三农文化的钻研,可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给乡村振兴工作许多启示。对三农文化的推广,可以感染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建和谐社会环境。关于三农文化内涵,可以分板块去理解。
第一,农业文化。农业是衣食之源,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从狭义来理解,农业指的是林业、植业、渔业、畜牧业等产业。从广义来理解,农业指的是农业产业链,包含“农业生产”“农业供应”“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储藏”等。农业一直在发展,农业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农业文化可以分为“原始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举例来说,在“传统农业文化”中,主张男耕女织,男性在户外劳作,女性在家中劳作,双方相互配合[4]。第二,农村文化。农村也可以叫作“村”“庄”“寨”“堡”等,指的是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农村文化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农村饮食”“农村建筑”“农村习俗”“农村婚嫁”等。以“农村建筑”为例,陕西窑洞的设计,可以反映当地环境特点,反映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在陕西窑洞发生过许多值得回顾的历史故事[5]。第三,农民文化。从户籍的角度来说,具有农村户口的公民被称为农民。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被称为农民。在“三农”问题中,农业问题与农村问题都与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农民的问题往往是核心问题。正是基于农民需求,国家各部门不断推进“三农”工作。农民文化包含“劳动文化”“革命文化”“奋斗文化”。“劳动文化”指的是农民身上勤劳、独立、坚强的品德,并通过这些品德,改善个人生活,提高生产效率。“革命文化”指的是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农民群众勇于参与革命,抒写了壮丽的革命史。“奋斗文化”指的是农民一直在寻求进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6],以新观念、新工具积极推动农业改革,参与农业
建设。
202209242053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