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万方网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在线投稿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上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通用手语构词理据探微

2022-09-27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本文作者:张桂林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471

  [摘           要]  手语构词理据,,就是手语构词的理论与依据。手语是一种视觉空间语言,通过手势和空间传达信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它的构词理据也非常鲜明,阐述手语构词常见的三个理据:指点、借用和模仿。指点构词理据包含直接构词和配合构词;借用构词理据包含借音和借形;模仿构词理据包含用手模仿、用身体姿态模仿、用面部表情模仿和抽象加工模仿。
  [关    键   词]  手语构词理据;指点;借用;模仿
  [中图分类号]  H12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39-03
   在我国,“手语”一词早在《昆侖奴》中就有记载:“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语言学百科全书》(2002)中对于手语的定义为:手语是聋人相互之间或社会健全人与聋人群体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视觉手势语言。[1]在手语的构词研究上,国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手语音位的研究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国手语构词研究上,大多是借鉴国外的观点,重点放在词汇类型的探讨,构词的理论与依据上探讨得较少。傅逸亭和梅次幵(1986)从构词的角度把手语词汇分为象形式、会意式、表音式、仿字式和结合式五大类[2];戴目(2002)在《中国手语浅谈》中以汉字造字法解读手语的构词。将手语词分为六类:象形类、指事类、会意类、形声类、转注类和假借类[3]。手语构词理据,顾名思义,就是手语构词的理论与依据[4],本文将从手语构词理据出发,探讨手语构词的理论与依据,有利于手语使用者对手语构词的深入了解,对手语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手语是一种视觉空间语言,通过手势和空间传达信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那么其构词理据也非常鲜明,笔者就通用手语中常见的三类构词理据进行阐述。
   一、指点
   指点的手势在手语中普遍存在,这是一种通过运用手指直接指向事物或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来表达其概念的一种构词理据。指点手势的形式看似相同,但因语境不同,具体的含义也就不同[5]。
   (一)直接构词
   直接构词是指运用指点的手势构成手语词。人称代词“你”“我”“他”,打法为:一手伸食指,指向对方为“你”,指向自己为“我”,指向第三者为“他”;空间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这里”“那里”,打法为:一手伸食指,向上指为“上”,向下指为“下”,朝前指为“前”,朝肩后指为“后”,指尖朝下指两下为“这里”,指尖朝外指两下为“那里”。
   根据实际语境表达,可以指点现场的任何人与物。如:“这个笔记本是我的”,打法为“指点笔记本/我”。当描述的人或者物在现场时,不需要打出原本的手语手势,可以直接用指点来表达。聋人在实际的交流中,指点的手势运用最为广泛,他们会用食指指向某一位置代表某个事物或用食指指向某个方向代表某一地点。
   (二)配合构词
   配合构词是指运用指点的手势配合身体某部位或辅手构成手语词。身体部位词就是通过指点的手势配合身体部位构词的。如“眼”“鼻”“耳”“舌”“齿”“腰”“喉”,打法为:一手伸食指,指一下眼睛为“眼”,指一下鼻子为“鼻”,指一下耳朵为“耳”,指一下舌头为“舌”,指一下牙齿为“齿”,指一下腰部为“腰”,指一下喉部
  为“喉”。
   指点的手势配合辅手构成手语词,是通过手语者的主手指点辅手的某个部位构成新词[6]。如“春”“夏”“秋”“冬”,打法为:左手握拳,手背向上,右手食指指点一下左手食指根部关节为“春”,指点一下左手中指根部关节为“夏”,指点一下左手无名指根部关节为“秋”,指点一下左手小指根部关节为“冬”,全部指点一次,代表一年四季。
   二、借用
   借用指的是手语对有声语言的借用。由于聋人生活在主流社会之中,主流社会的有声语言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聋人的第一语言——手语。因此,手语在构词上,一部分手语动作是借助有声语言的发音和形状构词的。
   (一)借音
   借音指的是用手指字母来表示一个词,通常会用这个词的首字母来表达。初步统计,国家通用手语词汇部分含有手指字母表音词素的手语词有218个,相较之前的手语工具书,这部分词汇的总量大幅度减少,只保留了手指字母已经被固化为手语词素且已经被聋人接受和运用的手语词[7]。国家通用手语中,手语借用有声语言发音的构词理据有两种:一是常规借用,即在手语词中手指字母的指式、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如“党”“部”“局”“司”“所以”全部都是借用手指字母的指式。二是变体借用,即在手语词中手指字母的位置、朝向、动作等发生了变化。如“爷爷”(一手打手指字母“Y”的指式,手背向外,从颏部向下移动两下)、“奶奶”(一手打手指字母“N”的指式,在脸颊处向下划动两下)、“国”(一手打手指字母“G”的指式,顺时针平行转动一圈)。
   (二)借形
   借形指的是借助汉字的字形,有仿字、书空、仿字+书空三种构词理据。仿字式通过双手搭成的手势动作来摹拟汉字的局部或整体的形状。如“人”“公”“干”“王”“中”“田”的手语都是用双手搭成的手势仿整个汉字的形状;而有的手语则是通过手势仿汉字的局部,“岗”仿上半部分“山”,“共”也是仿上半部分,“西”仿下半部分,“杉”仿右边的三撇,“岳”仿下面的“山”,“肝”仿右边的“干”。

202209242053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通用手语构词理据探微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922.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0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9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8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7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5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2年4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2年43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2年42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2年41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新课程杂志教学效率论文征稿活动
  • 《新课程》杂志11期截稿中,预计本
  • 《新课程学习》这个期刊怎么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现在安排2019年
  • 山西省教育厅制定深化基础教育教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
  • 新课程杂志学术期刊论文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出刊时间说明

最新文章

  • 乡村小学数学小班额教学中情境教学运用分析
  •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 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的
  • 探究教学辅具在培智诵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构建小学语文学思结合课堂的策略与路径
  • 数学思维能力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 以“师生共读整本书”为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
  •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
  •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策
  • 实施智能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试论家校合作对小学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 小学班级“三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研究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融合研究
  •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学术期刊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启迪杂志 | 天府数学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2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稿件查询
  • 在线投稿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