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718
[摘 要] 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理想信念坚定、道德素养高尚、思想观念正确的一代新人。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以固定课程、局限空间为依托的思政教育模式、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基于该现实背景,简要论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高校现行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创设文化环境、开展实践活动、整合教育要素五大方面阐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以供参考。[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29-0148-03
思政教育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高校则是意识形态主阵地,对高校学生实施优质、适切的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使其将自身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关联,指引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责任感、使命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学生思想、心理及行为也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以固定课程为载体、以线下教育方式为主的思政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难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并呈现出明显弊端。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育人价值,需要结合时代环境及高校学生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对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不仅需要人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求人才在工作中敢于创新、严于律己、具备高度思想觉悟及政治认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方式、渠道及内容的创新以对接社会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学生发展角度出发精心筹划教育资源、选择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可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是顺应时代变化、助力学生成才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与新理念的能力明显提升,学生主观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及家庭因素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高校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先进性、生命力源于与时俱进,唯有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思政教育实施载体及传播空间,抢先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主动且有效应对不良思潮。可见创新思政教育是促成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能力、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1]。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理念滞后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以知识为本位,以教育工作者为主导,以固定的思政理论课为载体,尚未围绕“三全育人”格局建设要求打通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间的壁垒,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度较低。此种落后、滞后的思政教育理念会导致思政理论课课时不足,思政教育覆盖面狭窄,专业课程教学中对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及利用率较低,且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难以融合,会制约思政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地、落实,阻碍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开展,无法对学生产生持续、有效的影响,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实效性偏低,无法充分发挥其育人、思想引领价值。
(二)思政教育空间局限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以线下教育为主,即通过“面对面”教学向学生灌输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逐渐加深,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教学实施中的辅助工具。而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两大维度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指导的需求,难以拓宽思政教育的实施空间,且在思政教育实施中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媒介缺失,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难以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从而导致思政教育质量有待提升[2]。
(三)思政教育途径单一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途径为直接、显性的,即思政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讲授、灌输、说理的途径直接将思政教育内容传输给学生。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不再满足于一味接受现有知识,在教师强制性管束下被动学习,希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建立知识体系、认知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传统思政教育途径背离高校学生发展规律,脱离素质教育理念及时代发展需求,使得思政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会诱发学生畏难、抵触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
(四)思政教育方式僵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着力点为方式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单一,通常为“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的解读分析、价值观念、对事物的看法等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多维对比及反思性学习,忽视学生深刻体验、个性感受需求。在日常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未能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倾向于全过程把控思政教育实施,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缺失,无法从多角度看待、分析及处理问题,不能对自身行为、思想等提供指导,从而弱化思政教育价值及功能,,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思政教育内容固定
高度思想觉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融入及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能为学生提供道德判断标准、激发学生高级社会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固定,缺乏与其他教育领域,如文化、环境、情感等的融合,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等无法为学生实践提供具体指导,难以让学生将所获的知识转化为切实行动,不仅会影响思政教育质量及效率,而且会降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弱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202209242053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