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时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1期 本文字数:2790
[摘 要]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在“微时代”大背景下,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需要辅导员跟随时代发展进程,树立终身学习目标,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才能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微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难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 键 词] “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艰难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157-03
“微时代”作为一种传统媒介,也表示一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其中,“微”主要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路径,在互联网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今天,不但推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还使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变。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群体,也是“微时代”的代言人,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给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要勇于面对“微时代”带来的艰难挑战,牢牢把握发展良机,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大學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情况
(一)价值观念多样化
在“微时代”大背景下,微博、微信以方便、便捷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短期内也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一些信息素材,毋庸置疑,这也给大学生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思想观念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最活跃的群体[1],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十分认同,不但能满足其发表个人建议、发泄情绪等需求,还能为其提供最新咨询,这些咨询常常涉及不同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不同类型的信息泛滥,各种理念相互融合,因此形成东西方、高雅与世俗、积极与负面、个人与集体的“微文化”浪潮,相互充斥着大学生实际生活,使大学生在对待社会发展、追求个人抱负时形成许多价值标准,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过去单一化转变成多样化,价值判断更加倾向于功利、世俗的层面。
(二)缺少责任观念
在“微时代”大环境下,人人成为信息传播者,思政教育工作者也从知识灌输者演变成践行者、引导者[2]。大学生被动式接受地位发生明显改变,要展现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可借助互联网发展个人言论,随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发泄自己的情绪。此种自由度将大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大学生在微博、微信中发表的内容,常常是依照个人喜好、主观感受,甚少考量自身对受众的影响。大学生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下,缺少责任观念。
(三)主张时尚与自由
当前,微博、微信、抖音是新媒体领域中的时尚品,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要求,已经成为大学生交际、娱乐的主要生活方式。利用虚拟化网络,大学生能够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现象司空见惯。大学生尽管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但是没有积极践行;大学生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但是考试作弊等现象还是会发生;大学生清楚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却忽视纪律要求而无法按时毕业。上述现象可以说明,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悖的现象非常严重。
(四)缺少独立自主观念
信息技术、先进设备的持续发展,为大学生获得信息带来了便利,大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找到自己想要知晓的信息,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与学习中。“微时代”的碎片式信息发布方式与信息快速传播尽管满足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是此种节奏的生活方式会让其对问题不假思索,无法通过全面思考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使大学生思想意识过于浮躁,独立自主的能力比较弱。
二、“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艰难挑战
(一)传统信息传播路径受到冲击
在“微时代”大环境下,新媒体运用十分普遍,给社会大众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影响,且单一受众方式也向着多元互动交流方式转变,在此种交流方式下,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微时代”下社会环境愈发法治化、民主化,导致传统封闭式的信息传播路径面临严重挑战,尤其对高校而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话语权逐渐下移到普通教师,言论愈发自由,信息传递中的行政色彩逐渐弱化,大学生、教师与辅导员的地位相同,促使高校传统管理制度继续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为此,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需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满足“微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
准确辨别信息的真伪是一种能力[4],需要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在“微时代”大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在内化积极向上知识的同时,势必容易受到负面、低俗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社会阅读有限、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无法准确识别信息的真伪性。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消极信息或者观点都会侵害大学生思想,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至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严重偏差,不利于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升级
教育环节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高校内部环境与高校外部环境。在“微时代”大背景下,对高校内部环境的改变来讲,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的即时性与智能终端的快捷性,让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思政教育工作的时间与空间自由度更高,大学生和辅导员的互动交流更加便利、主动与平等。为此,辅导员需加强重视运用常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同时,还要利用微媒体技术手段,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而对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言,智能移动终端是微媒体的重要传播载体,具有信息发布门槛较低的特点。互联网和终端功能愈发丰富,信息量愈发增多,信息来源路径更加丰富,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此种环境的变化,导致辅导员无法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对大学生的监督管理难度,不利于思政工作的展开与实施。
20221007230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