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天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862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价值取向、人文内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既有国家各项政策的指导与支持,又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心理接受基础,二者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将隐性的课程思政元素与显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构建适用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路径,为其他类型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016-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我们要深刻发掘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中华文化基因的思想体系,提炼和展示中华文化的灵魂符号,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提炼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展示现代中国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文化精神。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使学生肩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议题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面对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尽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培养和发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自信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继承与弘扬仍需关注以下几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理解亟须进一步提高;德育资源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有待进行;重理论讲授、轻文化内容阐释的问题还相当普遍;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探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新途径。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大量宝贵的德育资源,通过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赋予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与人文诉求,能够极大地充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内容。以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为例,相关思政教育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如戏曲、曲艺、舞蹈、音乐作品等,以案例充实教材中的理论,丰富思政课的形式和内涵,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中华传统艺术气息的思政教育特色;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传统艺术作为素材,广泛利用艺术作品观摩、专题教学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培育专业素养的同时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例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家国情怀时,积极引入传统戏曲《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的赏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得到民族意识、人文情怀、审美素养等相关思政元素的熏陶。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协同沟通
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的教学,一直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重心,在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背景下,以国家品牌学科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融合的有效途径。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并不等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化,而是在课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课程思政并不是削弱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价值,而是要使两者相得益彰,因此需在专业课程基础与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
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路径,使专业课程承载思政元素、思政教育寓于专业课程,充分实现了三全育人的效果:一是提升和增强了专业课程的思想境界和人文价值,学生普遍提高了对于严苛的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的参与度;二是拓展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增添了艺术传承的自觉性;三是学生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内容较为认可,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进行互通。
三、推进立足学情基础的多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在本课题开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可以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素养的领悟为主线,在专业课程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以文化人、以艺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但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专业课程及技能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如何让课程思政元素入耳、入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之一。针对这种学情基础,课程思政工作需避免填鸭式、灌输式的工作模式,立足于艺术类高職院校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互通相融。
在高职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与认同感,并引领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各专业学生可通过开展传统文学通识课程和相关教学活动,通过欣赏中国歌曲、民间舞蹈、戏剧、绘画、书法等,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思维,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不同风貌与内容,从而感知传统文化的渊博精深;在高职二年级,专业课教师为学生介绍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并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欣赏技能,通过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课程教学,引领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进而理解中华文明在全球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创新性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在高职三年级,学校根据时代特点与需要,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容的自主学习与研究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通过辩证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准确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现在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精神内核,积极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关联,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人文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与使命。
202210142315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