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邓毛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2939
[摘 要] 职业能力水平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关键竞争力。近年来,如何提高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需要结合时代特色与市场需求,创新培养学生的策略,制定科学的教学流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围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话题,首先提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其次分析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对应的培养策略,更加优质地完成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任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175-03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市场动态,与社会需求结合,紧抓教学改革的要点,优化教学模式与授课内容,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技能要点,与未来实践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让学生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术,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拥有创新意识、文理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阶段人才的供应。
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202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未来要抓住会计行业和会计人才队伍的管理举措,以法治和数字化新发展为基础,使大数据与会计人才适应新时代的会计业务和海量的信息数据处理任务,适应新兴会计业务特征。这就要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不仅要熟悉现代社会中最基础的财经法规内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在业务中能够熟练使用会计核算、管理等知识,还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大数据信息从事财务核算及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在未来就业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要能够使用ERP、用友U8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并将重点放在大数据信息和会计基本原理的融合上,在基本运算的基础上防范风险和统筹规划意识,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才能进入企业内发挥岗位价值,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1]。
二、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实效性不足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财务会计的形式之一,虽然大数据的发展时间较短,但会计专业的引入却由来已久,因此很多学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仍然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即教师面授学生听讲的方式授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赶上教学进度,很多教师惯于使用题海战术灌输给学生知识内容。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同时,这种生硬刻板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使学生思想僵化,并且常常只教会学生表面,对于深层次的内容依旧没有探索和思考的意识,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金融系专业调派上任的,或者是在会计专业改名称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后,未经系统化培训就上岗任教,这些教师数量居多,熟悉大数据的专业人才稀缺,这些教师常常忽视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改革要求,缺乏会计课程的创新,一味追求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导致学生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缺乏对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在互联网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将大数据与会计二者相割裂[2]。现如今,互联网应用于教育界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路径,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但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旧以面授的形式为主,所以形式传统,教具落后,使大数据与会计教学的时效性不足。
(二)实际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實践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近年来设立的课程,比起普通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强调会计技术的同时,更强调大数据应用技术,因此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的高职院校教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没有正确的认知,开展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很多教师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偏向理论缺少实践,学生对大数据的理解不深,机械性地学习大数据与会计的理论内容降低了大数据与会计教学的实效性,空有理论知识却无法掌握职业能力,使学生步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大数据信息资料一筹莫展,无法明确自身在大数据时代的能力,没有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工具的采购,很多教学工具落后,无法满足实践的需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中,学生最需要亲身理解和体会大数据与会计相关的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很多没有达到标准,降低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实践功能,降低了学习质量和教学的科学性。还有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对大数据的认知理解,在实训课程中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率,这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考评机制过于简单,无法反馈课堂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的开展效果都需要教学考评机制来验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课考评机制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判断教师授课效果的标准,得出的考评数据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考评没有科学有效的机制,多是由普通会计课程变化而来,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内容单调且实用性不强,无法既表现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又表现学生的实践结果,只能作为阶段性知识内容的评价,无法应用到实际中,更不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考评的时候,依旧采用传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率+考试成绩”为考评机制,过于片面且单调。并且教师在得到期末或期中考评成绩之后,没有充分利用该数据反馈的信息,而是将考评结果仅仅作为过去的总结,没有利用其规划未来课程方向。对于大数据与会计这一要求高应用能力的专业来说,无法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且降低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未来的授课方向没有较大帮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区别于原本的会计专业的内容就是大数据的知识理解与应用,但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如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依旧和原本的会计专业考评内容没有出入,这种现象限制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限制了培养人才的作用,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来说,考评机制亟须更新[3]。
20221021220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