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德秀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670
[摘 要]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高职学生使用教材的需要、特点和动机,生成教材开发建设的原则和思路,即教材教育功能上突出思想性和育人性、结构逻辑上突出系统性和建构性、内容组织上突出实践性和选择性、项目选取上突出典型性和时代性、活动组织上突出逻辑性和趣味性、编写形式上突出检索性和形象性。以教材《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为例,以帮助学生构建职业活动逻辑经验为出发点,探讨将课程思政、真实工作情境、典型项目任务、多样活动形式、立体教学资源等融为一体的教材编写方法。[关 键 词] 高职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动机;职业工作逻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89-04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材开发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背景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1952年提出的,后来不断发展完善;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学者从1982年开始展开讨論,职业教育是最早引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并开展实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是相对于“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而言,其在价值取向追求学习者的成长,学习目标建立在学习者个人愿望上,学习内容按个体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学习方式上以意义学习为主[1]。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开发意义
1.教材的育人性目标决定了教材编写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课程最系统、最全面的资料之一,将课程思政要素有机融入教材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就必须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爱好及接受程度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的过程,二者存在“互动、互补、互释和互融”的整合方式,蕴含着“先实后理、实中蕴理”的行动逻辑[3]。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习是通过完成一件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来进行的,一切都需要学习者来开展实施,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特点等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根本,教材编写也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理论与实证研究及其不足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出现了教材“学材化”研究。“学材化”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日本兴起,强调教材的编制和使用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前国内“学材化”思想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材研究。杨晓雯(2019)提出职业教育“学材化”教材的突出特征包含学生主体性、削弱元叙述、主动性学习、体现过程性、体现情境下、体现回归等。刘英霞(2020年)指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材应使学生想学、学会、学好、学以致用,并从职业性、实用性、适切性和发展性四个维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材建设路径。还有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郑倩(2020年)以《管理会计》为例探讨了全媒体数字教材的编写方法,桑新民(2016年)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为例探讨了全媒体教材的创新方式等。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上,注重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在编写形式和数字媒体融合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研究数字资源、融媒体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融合与升级为主。但是在引导学生使用教材的主动性、有效性和自主性方面较为欠缺,在帮助学生构建职业工作逻辑经验的系统化构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培养目标是对标企业的人才需求,包括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教材的开发建设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对课程的认知结构,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构建对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经验,具备职业胜任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材编写需要反映真实工作情境,按照经验获得规律开展活动,重视技术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便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等。
二、高职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和动机分析
教材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本校园林专业近几年使用的专业课教材约30本,皆为纸质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占比70%,自编教材占比30%(含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8本)。笔者针对园林专业416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学生认为使用的“教材质量都较高”占比58%,教材内容“难度适中”占比69%。下面结合学习动机理论从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需要、使用特点、使用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需要
主要包括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首先,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爱好比较明显。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前三位依次是“实操指引”(占比71%)、“案例拓展”(占比68%)和“理论知识”(占比63%),而认为教材内容对个人成长帮助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实操指引”(占比77%)、“理论知识”(占比68%)和“案例拓展”(占比59%)。其次,学生对教材不同编排形式兴趣不同。在文字、表格和图纸爱好方面,希望“综合编排”的占比50%、希望“多点彩色图”的占比43%。最后,学生对教材字数也有明显的阅读习惯。教材字数太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从而放弃阅读,字数太少则影响知识的全面理解,所以希望“教材字数要适中,既要保证知识完整又不过于繁杂(占比67%)”。
20221021220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高职教材开发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