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丽琼 王强 赵小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772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有着引领学生思想观念、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培养优秀思想品质的作用。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存在着枯燥、单一等问题。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形成协同发展、全面育人的新局面。以细胞生物学这一专业课程为例,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意义,然后分析了思政课程与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深度挖掘了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提出了课程思政与细胞生物学知识点融合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细胞生物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97-04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从细胞层面上揭示了人类的身体特征与发病机制,作为人类健康的保卫者,医学生除了要具有高深的医疗水平外,还要具有医务工作者应有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得医学生在走上医务工作者岗位后能恪守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思政修养,全面掌握思政课程与细胞生物学的课程特点,掌握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全方面育人。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一种理念,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课程思政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单独成立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在于内容较为纯粹、课程系统化程度高、教学工作开展的难度小,劣势是教学内容较为固定,课堂形式较为单一,对于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很多学生并不重视甚至会抗拒这一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施使得课堂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会引起学生的抗拒,还能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例如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不足、部分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少、思政教育不全面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找到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1]。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归属于生命科学,是其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有着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主要让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活动的基本规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医学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一门基本课程。细胞生物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方面的特点如下:一是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较多,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以线粒体与叶绿体这一章节为例,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这可以与思政教育中的“绿色精神”联系在一起,细胞内膜系统知识点则可以与团队合作精神联系,教材中还列举了一些知名学家的事例,这可以与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思政教育内容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生物细胞学中还有许多思政元素有待挖掘,这对于课程思政与该课程的融合十分有利。二是课程综合性与关联性强,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枢纽学科与前沿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门学科相互联系,这使得对细胞生物学的课程思政融合研究成果,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这些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之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三是课程的覆盖面较广泛,除了医学生以外,生物学、农学、药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只是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点方向不同,例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核心在于细胞结构与细胞运动规律,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而生物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细胞结构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对于细胞生物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非常关键,能够影响到多个专业、多个年级的学生,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2]。
三、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细胞生物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这些思政元素分别是家国情怀、唯物辩证观、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生物倫理、传统文化、社会责任、科学思维等,教师需要对细胞生物学教材进行深度解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笔者对教材的解析来看,细胞生物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分布情况见文末表1所示。
将生物细胞学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思政元素该以何种方式与教学融合,思政元素与教学的融合要生动、自然,,教师可以根据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特点设计有效的结合方式,以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实现课程思政。
四、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养
细胞生物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该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思政素养,这样才能发掘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其次要有丰富的学科水平与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高校可以从这两方面出发,实施内培外引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的策略如下:一是举办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各专业课教师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加强自身思政素养,掌握更多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与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好的高校加强联系,组织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活动,深入体验这些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相互学习。二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让教师以身作则,根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具有较强个人魅力的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本身具有的思想品质和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强,高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活动能有效督促、约束教师,避免某些负面能量较多的教师传播错误言论。三是加强优秀教师的外部引进工作。外部引进是增强教师队伍力量的有效方式,除了内部培训以外高校还应重视外部引进工作,为学校增加更多的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并抽调优秀教师组成课程思政科研小组,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进行研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3]。
20221021220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关于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探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