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旭 苗丽 汪文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695
[摘 要] 预科作为高中向本科的过渡阶段,要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学习。预科高等数学的学习,将为预科生进入本科阶段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教学设计为例,深入挖掘其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索适合预科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达到知识传授与道德育人的协同效应。[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预科;高等数学;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034-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互隔绝,普遍存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或将思想政治教育看成辅导员、班主任和党团组织的事,各类课程教师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忽视或不重视育人的崇高使命,出现“教书”和“育人”相互脱节的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环境愈加复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单纯依靠德育课或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很难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需求,也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诞生
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時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融入所有专业课程中,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近年来,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的内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方面。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邱伟光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让高校所有课程发挥思政作用,高校所有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高德毅认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都要把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强调“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3]。石书臣则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维度进行辨析,认为它的本质就是一种课程模式,是以润物无声的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正常课程教育教学之中,这种融入是全流程、全方位的,相比之前的德育教学更加立体[4]。赵鹤玲认为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视为教育基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是一项系统工程,认为它从根本上回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5]。
(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石丽艳从协同育人的角度提出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认为全面挖掘德育思政元素,应在构建全面思政体系上下功夫,形成各地区之间、各高校之间、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课程资源协同育人机制;应在打造立体育人格局上下功夫,充分发掘课程体系德育元素;应在创新课程思政方法上下功夫,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理念[6]。陆道坤认为应该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7]。赵鹤玲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找准学生兴趣点、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交流、顶层设计四个方面给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建议[5]。杨守金和夏家春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明确分工协作育人的理念;确立分工协作育人联动保障制度;抓好课程思政协作育人的关键环节[8]。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石书臣认为长期以来,实用性、知识性课程更受重视,而教导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受到忽视,甚至不受欢迎,特别是在一些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轻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倾向[9]。赵鹤玲指出,当前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思政课程大多采用传统大班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课堂缺少活力。专业课教学与思想理论课长期存在分离的情况,部分专业课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5]。陆道坤从课程的视角分析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他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长久规划、缺乏系统规划、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制度、缺乏课程间有效分工协作是制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原因[7]。
二、预科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
预科教育作为高中向本科的过渡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应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虑到预科阶段的特殊性,探索适合预科生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主要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必修课。其中,预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大致内容为: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及其应用。这些内容起到了衔接高中与大学数学课程的作用,其思想与大学的数学课程相同,从思想上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因此这些内容成为融入课程思政的最佳载体。对于理科生而言,,高等数学课程培养的思想、方法和兴趣,同样适用于本科相关数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后续进入本科专业学习的基础;对于文科生而言,更能让他们体会数学思想和文化,文理融合,培养兼具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预科高等数学课程在预科阶段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适合预科生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这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思政和课程于一体。因而,关于预科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202210302116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预科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