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万清秋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3026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成型的关键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精彩、有趣的课堂情节,教师在课堂上导入精彩的情节,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就课堂导入艺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词:课堂导入艺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教学方法,因为数学知识的本质是较为枯燥的,学生在学习时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和活泼好动,如果让小学生长时间地学习数学,这样只会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通过精彩的引导,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故事情节的导入
小学生对一些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未知事物,通过这些未知事物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引入一个故事情节,通过这个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通过故事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后再讲解,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从而帮助教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1]
故事情节总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故事中渗透数学知识,在讲故事时间完成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小数点”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交流,告诉学生:“在课堂开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小学生听见故事后,就会对故事充满好奇,然后教师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个家庭,家里边的哥哥叫1234,弟弟叫12.34,哥哥总仗着自己数大而欺负弟弟,有一次弟弟被欺負得实在是太惨了,就去告诉了爸爸和妈妈,爸爸和妈妈知道后就给哥哥加了一个小数点,于是哥哥就叫1.234,这样弟弟比哥哥的数还要大,哥哥就再也不敢欺负弟弟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可以影响一个数的大小,然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小数这个知识章节的教学,通过故事情节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在教学前教师通过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再比如,在讲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故事进行课程导入:“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数,其中有一对数字兄弟长得非常像,他们分别是257.6和25.76,同学们知道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哪个小吗?按照数学王国的规矩,如果两个兄弟相互团结会生活得非常幸福,但是257.6作为哥哥却不爱护弟弟25.76,甚至经常欺负弟弟,这件事被他们的好朋友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为25.76出气,于是在某一天257.6又欺负弟弟25.76的时候小数点悄悄从5后面移动到了6后面,就让25.76一下子变成了2576,同学们想一下,现在257.6还能不能欺负2576?”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进行课程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小数点对数字大小的变化这一部分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游戏关卡的导入
爱玩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个年纪的学生活泼好动,游戏似乎有一种魔力,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次都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导入游戏艺术,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的讲解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地引入游戏情节,通过游戏情节的导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入游戏里面,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取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2]
游戏情节的导入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模式,如游戏闯关、你画我猜等游戏类型,这些游戏类型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融入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你说我动”的游戏情节,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让学生做出一个动作,根据这些游戏动作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让学生A站在讲台上配合做游戏,然后让这名学生先向右走5步,然后在现在的位置从面朝前变成面朝后,接着教师让其他的学生根据课本中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描述进行探究,能够利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说出学生A的动作,小学生在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最终可以描述学生A的动作:“学生A先向右平移了5步,然后又绕着自己所在点的位置旋转。”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导入这个游戏情节,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理解课堂上所教学的知识点,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游戏情节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三、做题技巧的导入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让小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应用题,许多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都会出现很多的错误,有些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导致自己出现错误,有的是因为自己缺乏做题的技巧,有的是因为自己没有做题的思路,甚至有的学生看到应用题就有了放弃的心理,这些现象都影响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在课堂上传授教学技巧,通过课堂导入模式来教做题技巧,让学生能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提高学习兴趣,可以使用做题的技巧和方法解答数学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应用题能考核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目前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困难在于解题方法不足、审不清题意、在题目中提取不到有用的已知条件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学模式传授一些做题技巧,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如在教学“等量替换法”这个做题技巧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一道例题,让学生根据这道例题来思考和分析,从而让学生增加做题的技巧。例如,在这道题中:“5箱草莓和4箱橘子的总价钱是425元,已知每箱草莓比每箱橘子贵了4元,请计算出每箱草莓和橘子的价格。”这道题需要学生解答两个未知量,但是根据题干中的“已知每箱草莓比每箱橘子贵了4元”这句话可以得知只要找到任一水果的价格就可以计算出另一水果的价格,在这道题中学生就可以利用“等量替换法”进行解答,将橘子替换成草莓,假设橘子贵了4元,这个时候4箱橘子就贵了16元,总价钱也增加了16元,这个总价钱就是9箱草莓的价钱,所以每箱草莓的价钱是49元,,每箱橘子的价钱也就可以算出,这道题将草莓替换成橘子也可以轻松地计算出结果。像这种应用题题干中拥有两个或者多个量时,这些量之间有着互相转换的关系,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利用等量替换法做题,这种方法能减少很多运算步骤,帮助小学生减少做题的环节,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解答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gzslib20221111213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讲究课堂导入艺术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