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郑玉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650
摘 要:微课是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目前,小初的衔接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探讨了在小初数学衔接教学中,如何把微课与小初衔接教学相结合,继而使教育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关键词:微课;小初衔接;数学教学
近年来,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和认同。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微型课程自身具有的简约、生动、广泛的特性弥补了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把数学的基本功练好,掌握数学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衔接小初。
一、微课资源在小初衔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使微课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与发挥
数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逻辑性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运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思考。而微型课程本身又是简短、精练的,任何一个问题或是一个重点都是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很适合学生。同时,学生也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约束,提高了效率,教师要善于运用微课的教学资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利用微课的优势,为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二)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录像是微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学习规律,微课一般都是5到8分钟,不要超过10分钟。所以,与传统的40~45分钟的课堂相比,微型课程可以被称为“课例”或“微型课堂”。相对学生来说,会更有耐心看完整个内容。
(三)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的目的是强调课堂教学中某些特定的知识(例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教学活动中,反映了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主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型课程的内容也变得更为简洁。
(四)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和相关的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该视频格式必须是一种能够在网上进行实时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流畅地观看教学案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完成相应的测试;还可以轻松、灵活地在终端装置上进行下载,很适合教师观摩、评课、反思、研究。
二、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存在差异,目标把握不准
因为没有打通学段的障碍,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很大不同。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被定位为一名小学教师或是一名初中教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错误的定位在初中与小学之间树立了一堵看不见的围墙,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分开。教师缺乏对不同学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总体理解。重视学习的进程,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而在中学阶段,对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更高,注重教学手段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不同学校的“壁垒森严”,教育思想不统一,这就造成了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的天壤之别,彼此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缺少一种综合性,无法做到精确控制。
(二)教学方法、作业方式的衔接问题
当今“有效衔接”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方式的落后和过时。在小学阶段,教学进度慢,难度也不大。但到了中学,讲课的进度越来越快,难度也越来越大。小学的课本很多,练习的方式也很多,教师会大量地进行指导。而初中的课程,则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只有极少数问题是用书面形式来回答的。小学倡导直观展示,注重形象思维,而初中则提倡推理和运算。所以,一旦上了中学,学生就会有一种不习惯的感觉。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不同的写作形式,他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上了中学后,不能迅速切换,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最终计算结果要是假分数,那么在小学通常会转换成带分数,不过,到了初中,就不需要再换位分数了。而且,还會出现书写方式上的差错。再比如,在初中的时候,要把“解”写下来,而在小学,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
(三)成绩下滑导致学生出现逃避心理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小学的数学课程包括四则操作和基本几何,而在初中数学中,首先引入了象征意义的教学,不管是有理数还是负数,许多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速度已经跟不上了。而在测试的时候,因为跟不上考试的速度,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一些学生对中学数学很恐惧,慢慢地试图从数学的学习中摆脱出来,逃避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数学变得更糟,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将微课融入小初衔接数学教学实践
微型课程很短,学生很容易就能学会一个知识点,学生利用碎片的时间来学习,能做到随时学习,对网上学习、课前和课后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结合微型课程的特点,可以将其应用到小学衔接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逻辑严谨,抽象性强,此外,初中的教学方式和小学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学生的主观愿望是把初中的数学学好,但是使用小学的方式来学习非常困难。尽管学生的主观愿望是要把数学学好,客观上却没有兴趣,,甚至对初中生的数学产生了恐惧。在小学衔接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非被动地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型课程引入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地投入教学中去体验、感受、理解、思考,要做这个过程的创建者和参与者。这样既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每一节课之前,将下一节课要讲的重要概念、定理提前一两天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微课录像上传到网上。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与学生及教师一起探讨,最终完全解决问题。在充分了解了这些概念和定理以后,再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子,让每个人按照自己学过的概念和定理去做,然后继续教给学生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然后在他们讲完后发表评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小初衔接数学教学中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优化教学、课后拓展知识的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gzslib20221111213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数学微课在小学与中学衔接教学中的实践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