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钱来娣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590
摘 要:习作单元的内容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又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在开展习作单元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无法将语文要素落实,而语文要素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将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到位。基于此,从单元板块、精读课文、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入手,陈述了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落实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让他们死记硬背,把课本上那些死气沉沉的知识点记下来。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犯一种错误,那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只让他们应付考试。部编版教科书在教学中很重视语言因素的落实,打破了传统的教材内容,优化了传统的教學取向,采用了人文和语言两种元素。其中,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学习方式和习惯,这些因素被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每个单元的语言元素都是两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语言工具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综合性。语文要素这个词并不陌生,简单而言,就是语文学什么、怎么学,包括的内容有: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素养。那么在习作单元中怎么落实语文要素呢?下面结合日常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通过单元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新课标下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点也很重要。写作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单元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在进行单元练习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
造力。
(二)以单元作业为载体,加强学生的知识能力
就语文学科教学来说,特别是写作这一模式,教师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工作,写作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前积累一些好的词组、句子、写作材料,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整体的语言水平。因此,单元练习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也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重视单元板块联系
(一)合理分布单元语文要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习作题目为《这儿真美》,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手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写作特点,学习作家的描写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1]。
通过观察这一单元的内容,发现语文要素为:(1)根据关键词理解一段话的意思。(2)写作时围绕一个意思写。由于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有限,教师无法一下子在写作教学中将其落实,可以将其分布在每一节课中[2]。具体来讲,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勾画段落中的关键字词,猜测段落的含义;在学生学到方法后,让他们进行仿写。对每个单元板块里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关系着学生在理解写作题目时的深浅程度,还关乎能否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完成写作。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段落,安排这样的学习任务:“阅读这一段落,并勾画出重点字词。”学生结合前面学到的勾画重点字词的方法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落主要讲的是什么?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作者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作的呢?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作的方法,,在写《这儿真美》的时候就可以抓住重点进行写作,有效地将语文要素落实。根据这一实例展示,就可以简单地了解到所谓的元素分布,就是将一个较为综合难懂的语文元素通过几个较为简单的元素进行分解,进而可以使小学生慢慢理解和接受。总之,要尽量合理地分布元素和注重各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以此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写作过程中遇到的较难理解的语文元素。
(二)逐步深入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全部完成的事,教师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慢慢学习表达方法,尝试运用这些表达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呈现出良好的习作效果。教师的引导必须要有耐心,一步一步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其中的语文元素,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才可以慢慢将元素分解养成习惯,进而在以后的写作和阅读中才会轻松应对。
三、学习课文表达范式
语文要素转化为语言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不是胡乱的转化和毫无规律的转变。所以教师在落实语言要素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层次学习活动[3]。鉴于习作单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学大家的名作,遣词造句及人物塑造方面都极其优秀,其中大部分的语句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精读,争取将文中优美的句子做到字字解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奥妙,同时让学生将表达的方法学以致用。
(一)品悟文中关键词句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所以教师要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大家的写作方法、表达手法,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有效内化。每篇文章中都有关键的点睛句,这些关键句中又包含着全文的关键词。品析关键词和关键句是阅读每篇优秀文章必须要做的事,而且可以反复品鉴。因为每篇优秀的文章都可以做到全文呼应,前后结构紧凑,这些效果都是分布在全文中的关键词和点睛句的作用。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最大限度将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同时又恰到好处。而这些关键词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而关键句可以是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等,这些词句都可以在作者的巧妙利用下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从而将全文的情感联系起来。
gzslib20221111213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例谈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