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戴雪莲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528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大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对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的进行阐述,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得出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承担起学生学习的引导责任,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明确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通过问题情境的布置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或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加强自身对相关理念的理解和感悟。理论与实践不能相互脱离,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将思政小课堂与学生社会环境进行充分融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其发展指引方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勃发生命力,彰显教育的智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所在。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回归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学校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 提高德育实效”课题的探讨,寻找生活化的德育。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德育主体。笔者结合平日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回归儿童生活,寻找生活化的德育
(一)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
长期以来,德育活动开展中教师在活动前便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并用统一化的标准对实际教育成效进行评定,学生处于机械化、被动化接受教育的不良局面中,甚至學生需要在什么时间学习、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应当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都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制定的。把学生看作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杜威语)或“美德袋”(科尔伯格语),使得品德教育枯燥无味,既定的目标也很难达成。
课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
学问”
在经济市场环境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多种类型的商业形体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购买物资的能力,但是在购物中要注意些什么,购物意识还不强,于是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购物时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做事有主见的好习惯。
2.知道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知道在公共场合要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做文明人。
3.在逛商店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观察、提问的方式进行探究,品尝购物的乐趣,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分组购物,一组学生购物时其他小组来观察他们的购物表现,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是否认同他们购物中的表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
生1:我感觉第一组的表现混乱,大家不守秩序、大声喧哗,拿完东西没有放回原处不懂礼貌。
生2:第三小组的学生在购物时没有把好看好玩的全买下来,而是他感觉需要的才买,很有主见。
通过模拟市场购物—反馈评价—实践总结,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真实体验,最终得出共识:小朋友在购物时要有礼貌、守秩序、不盲从、有主见。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不能硬性剥离,也不能给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贴上标准化的标签。如果没有对此情况进行改善,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对学生个性化成长也会造成抑制。将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传递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立足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二)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
学生具备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学习并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迁徙,而是需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身技能,可以利用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多种事物。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念,可以从学生的角度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树立更崇高的理想。
课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
在教学“父母多爱我”一课时,教师针对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提前进行了安排,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回忆和思考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一项物品,并且思考如何陈述这件物品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生带来的物品不同,里面有奖状、闹钟、鞋子等,教师对班级学生带来的物品进行了初步统计:
上课了,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物品,开始给大家进行温馨回忆:一件妈妈精心编制的毛背心,让人想起诗中所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课堂上浓烈的亲情气息对学生内心世界造成了强烈冲击。一双舞蹈鞋,不仅代表着学生对舞蹈的喜爱,还代表着学生家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支持。教师课堂上的发言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因为班级每一名学生脑海中都有父母对自己成长关怀的画面。一名没有准备东西的学生起身发言,他没有带东西是因为他认为自身最有意义的是健康,在学生住院期间家长对其无微不至地照顾,还有半夜偷偷流下的泪水代表着家长对其浓烈的爱,所以他今天健康地在课堂上与同学学习、听教师讲述知识便是最有意义的。教师利用预先准备的话筒对学生进行采访:“今天,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孩子们懂得了在自己的成长中不能忘记家人给予的关怀和照顾。孩子们对于家人关爱的体验在课堂中犹如被放大镜放大了、强化了,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
gzslib20221111213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人为本,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