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谢秀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568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育人过程,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活动期间,教师应尝试以科学理论、趣味素材、互动问题去吸引学生,在思想上、能力上同步带动学生发展。基于全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必须多角度优化课堂提问活动,站在学生的主观情感、教材的授课要求两大角度上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欲望。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从教学定位上来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但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教学问题大多围绕学生素质、课堂互动、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来: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较弱,无法正常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资源配置水平偏低,使得学生只能盲从教师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展实效性强的课程活动,重新设置课堂提问方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动,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提问。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一)限制性提问,盲从教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理解教育的价值:“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鼓励儿童进行创造、探索”,这是教育大师眼中教育的基本功能。对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来说,吸引学生进行创造的最佳方法便是提问:教师通过各类问题提出学习要求,依靠直观对象、抽象想象、数学故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从而系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创造的前提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1]。但部分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采取“限制性”手段发起课堂教学提问活动:大部分数学问题都指向“计算”的基本目标,重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概念的应用,但忽略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表达。部分教师虽然提出了额外的教学任务,但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盲区与强制性命令同步出现在课堂上,引发了新的问题:教师的权威使得学生不敢随意开口,对数学知识的不了解使得学生无法开口。教师虽然在不断设计提问,但能回答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都在以“盲从教师的观点”这一方式参与数学课堂。
(二)单向化提问,约束学生
课堂上组织的提问活动应发挥出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而不是一种限制学生思考的素材,在结合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发起提问时,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围绕数学知识、学生情感两个板块设计数学教学工作,才可以开放学生的数学思维。但从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看,“教师提问学生”已经成为常态,“学生提问学生”“学生提问教师”等数学提问活动则在课堂上严重脱节[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机制,加大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能力提升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开展力度。面对以单向互动为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难以主动回应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将变得更片面。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一)落实生活化教学,接纳数学问题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发起提问,其根本目标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进行训练。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科学思想、创造性思维引导小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促使学生形成乐于学习的优秀素养[3]。作为教师必须要考虑生活化素材在课堂上的综合应用,以学生平时常见的生活元素助力教学工作的实施,换言之,利用生活化教学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让小学生主动接纳数学问题。
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发起提问活动,借此来消除学生對数学提问所产生的抵触情绪。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苏教版)“千米和吨”的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借由生活化素材发起提问活动:小明家里要卖掉5头牛,收牛的人说:“我们走了100多里地才到这,要便宜点。”小明的父亲说:“我这5头牛膘肥体壮,足有4吨重,必须给我加价。”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小明却犯了难:他们所说的“100多里地”和“4吨”分别代表什么?借由生活中的“卖牛”问题与学生展开新一轮的互动,从“走了”“重”等关键词进行剖析,不难发现,“里”(“里”现在不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下文会提及)和“吨”代表的是数学单位,,一个表示距离,一个表示重量。配合数学问题,可设计循序渐进的提问框架,如下所示:
1.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2.问题中的“里”和“吨”与这些单位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3.既然数学单位不同,能否将不同的单位混用?
在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借由对“千克”“米”等数学概念的探究引入数学知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剖析数学单位之间的进率问题。对于“里”这样的单位,学生还会发起新一轮的提问:教材中只有一个“千米”,“里”表示的长度又是多少?“里”和“千米”有什么关系?从而发起新一轮的数学互动,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单位与国际单位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试着自己思考问题。如此便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提问质量。
(二)设计探究式教学,主动提出问题
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较为匮乏,在课堂上,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思路去搜集、解决学习问题,数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探究式教学创新课堂提问方法,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利用起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变数学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基于数学探究的有关要求合理调整教学模式:一方面数学探究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借由探究活动吸引学生展开深度思考。
在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提问的过程中,可借由学生的探究引出数学问题,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整数的四则运算”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提问,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如下所示:
gzslib20221111213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