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海春叶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616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必须抓住有效渗透德育的着力点,采取一定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数学知识学习中,既汲取数学知识,又接受德育的浸润与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一、当下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弊端探析
从当前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弊端不容忽视。首先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点、数学公式和概念以及如何提高做应用题的正确性上,对于引导学生揭示概念背后原理的意识不强。有的学生只是模仿他人简单地说出最终结果,但是让学生讲述一下公式的来源,则不知道该公式究竟是从何得来的。比如,小学生在学习乘法运算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对九九乘法表加强记忆,学生通过记忆做简单的题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5×5等于25”时,大多学生会迟疑,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这种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学模式的呆板与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不利影响。而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德育,如果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实现德育内容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正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学生的思想受到机械、呆板教学模式的禁锢,在创新方面就表现出不足。二是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则是,教师授课过程中一直将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以及试卷的讲解上,德育内容的穿插讲解却很少,这样的教学也过于刻板单调。随着数学授课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会出现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的状况,内心产生一定焦虑。有的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也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有学生缺乏踏实、不惧困难这一品质,难以认识到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的道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后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三是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将德育内容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数学课堂中无法融入德育的最大问题来自教师本身。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融入思想教育,只知道德育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程是紧密联系的,但如何与数学这一客观学科联系起来则实践探究不足。实际上,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既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除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外,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找准着力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找准德育着力点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观念是渗透德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我观念的改变是有效渗透德育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一个着力点。这是因为不少数学教师存在这样的模糊认识:数学知识原本难讲,为什么还要渗透思想教育于其中?实际上,教师的这种想法也并不为过,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启蒙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开始,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时,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带领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掌握并学以致用。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或者是素材,需要教师精研教材和学生,并能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时机进行渗透,由此也使得教师在备课、教学、作业布置等方面都融入德育,无形中也让教师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那么,教师要以转变观念作为着力点,通过自身的反思和不断的教学实践来进一步落实德育,不断地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以个人的道德素养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探究数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德育。这样,教师的观念与思想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后,德育的渗透会更为深入和有效。
(二)教师以身作则渗透德育
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示范影响、感染学生,用自身的形象和思想、言行做好表率,渗透德育。小学生善于模仿,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但是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规范自我言行,以身作则,避免给学生留下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首要因素就是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师规范自我言行,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避免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采取一定的技巧和艺术,体现出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修养。其次是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要深刻理解与领悟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与价值,通透理解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展露个人自信,也展示人格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这一行为潜移默化中也会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意义。
(三)以学生数学行为为着力点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要鼓励和表扬学生早早地端坐于课堂,认真听教师讲解,也是幫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契约,这实际上包含有诚信这一传统的道德元素,助力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生生交流讨论中学会倾听,懂得这是相互尊重的一种体现。作业布置时,教师要告诫学生避免抄作业的行为,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不尊重人的行为、缺乏诚信的行为。教师要能及时发现一些学生所出现的抄作业行为,及时地与学生做好交流,从而倾听学生为什么要抄作业,分析背后的原因,让学生重新进行作业书写。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围绕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做事的严谨方面,都需要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在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时,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可以将就,任其发展,无形中会造成小学生在对待事物态度上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认知,对事情正确与否的判断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逐步输入科学的认知态度,通过具体行动的落实培育学生个人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数学学习中,也有学生一遇到解题计算或者是回答问题,总是不愿意多想、多思考、多探究,所以他们学习上处于一种上不上、下不下的状态,教师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拥有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与品格,敢于突破自我,也敢于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解题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gzslib202211112139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着力点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