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治成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8期 本文字数:2581
当前,国家深入推行“双减”政策,旨在大力减轻学生课后过重的作業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要以课外作业为主,课外化作业倾向较严重,不利于及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文简要说明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由此提出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策略。近年来,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愈发重视作业设计的两种量——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在小学作业设计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也出现了“课后化”的作业倾向。作业设计环节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却由于课堂时间不足、教师作业设置类型等因素,逐渐沦为课外作业,很难发挥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真正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方面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多样性、针对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习,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巩固环节。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于“双减”政策的有力推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常规的作业设计原则,减少了作业设计布置量,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有效缓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作业课外倾向严重
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作业课外倾向严重,这是当前课堂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教师对课堂作业设计环节重视度不够高。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受到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影响,对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创新,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充分,导致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时间大大减少,由于时间有限,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课堂作业练习环节,将课堂作业设计布置成课后作业。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环节,对于教材的解读以及创设相关练习的能力有待提高,使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地设计高效的课堂作业。
(二)作业内容及类型相对单调
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及类型相对单调,不利于发挥课堂作业环节的真正效果。首先,在作业内容设计方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以常规的作业设计内容为主要设计依据,通常是对课本中生词以及课文背诵部分进行机械的抄写为主。部分教师缺乏一定作业内容设计上的创新,很少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作业内容拓展练习。其次,教师的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本的课后练习为主,类型以及形式相对固定,很难使学生对语文作业感兴趣。因此,由于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中对作业内容以及类型缺乏创新性的设计,从而容易影响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练习、巩固,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三)缺乏分层设计课堂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学习能力、个性等各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课堂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并且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然而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方便,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往往会设计统一的课堂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于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和成绩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统一的作业只适合少数学生,久而久之会导致学有余力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也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作业。因此,这样的作业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真正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二、“双减”背景下注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作业设计创新升级,尤其是需要将课后作业转向课堂作业。这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通过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在恰当的时机以及教学环节下,适当地布置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有利于丰富课堂形式,将作业与课堂进行融合
在以往常规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主要以课堂导入加教学过程为主,再利用最后的课堂时间布置课后作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形式相对固定且枯燥。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状态,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45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听讲。因此,必要的课堂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地缓解高压式的教学,使学生转移注意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教师不断地设计课堂作业实践,能够有效地促进作业与课堂的融合。
三、“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课堂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应当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三维目标,在设计课堂作业时,需要考虑作业类型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另外,所设计的课堂作业要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思考如何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表达以及思维拓展练习能力的作业。
比如,以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去年的树》为例,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课堂作业时,可以结合文章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进行课堂练习设计:联系课文展开想象,尝试带入鸟儿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鸟儿心里在想些什么,并以“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通过教师根据三维目标对文章的详细讲解,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gzslib202211192238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