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惠庆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553
小学音乐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但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相较于游戏教学方法,其吸引力较弱。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将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一、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特点
(一)作用
1.培养兴趣
与主要学科相比较,音乐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审美能力与艺术体会能力。很多学生将音乐课视为休息、玩耍的课堂,殊不知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的提升,音乐学科起到很大作用。
因此,将游戏与音乐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唤醒其学习兴趣。利用游戏将原本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将较难理解的音乐内涵利用游戏深入其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主要情感。而游戏的设计也更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消除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误解,重新审视,培养兴趣。
2.调节氛围
我国教育以言传身教为主,以理论性知识讲解为主,导致授课过程缺少灵活性、趣味性。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但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特殊性,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门学科,可以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放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更有活力,更加多样化。利用游戏还给学生天真与率真,真正发挥音乐课堂的教育价值,起到促进作用。
(二)特点
游戏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歌唱、表演、律动等,将游戏与音乐之间的特点连接起来,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游戏性体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快乐学习。因此,游戏的运用本质是教学,但只要与游戏相结合,小学生便能够深深地投入其中,喜爱音乐课堂。
二、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计游戏
音乐游戏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多种情况,包括游戏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是否符合学生理解能力与当前发展水平、游戏质量等。不能为了玩游戏而设置游戏环节,应当发挥其最重要的价值,将游戏内容、玩法与教学内容紧紧关联,从导入环节开始便插入游戏,要贴近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以及学生实际生活,增强游戏体验。如在《花蛤蟆》中设置游戏内容让学生模仿青蛙叫。或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学生身体,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快乐。要逐层递进游戏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够在挑战中获得快感,又可学会音乐知识,体验不同的课堂氛围。如在创编游戏活动时,由教师开头作出示范,让部分勇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参与其中,开动脑筋做出属于自己的动作,表达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如设计“小青蛙找妈妈”游戏,内容便是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以及表情,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用表情表达一路上遇到的风景、问题。
(二)调整氛围
在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控制课堂纪律,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当前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学生多表现为好动、乐观、活泼、积极等。教师要尊重学生,满足其需求,面对不同问题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鼓励为主,稳定学生情绪,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游戏世界中感悟音乐,学习知识。若游戏过程使学生丧失兴趣,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则应当及时调整游戏内容,控制场面。实际上,这对教师临场控制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又要临时调整授课内容,改变授课方式。如音乐游戏中有很多需要跑、跳的类型,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限制无法长时间运动,很容易感到疲惫。而此时教师则应当适当调整游戏内容,减轻体力消耗,活跃课堂氛围。
(三)把控语言
活跃的氛围一方面依靠游戏类型与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形态更加重要,尤其是音乐课堂中,若教师的语言平平无奇,寡淡无味,则无法表达出音乐包含的情感与内涵。游戏的运用亦是如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在游戏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水平,以积极向上的、富有感染力的说话方式将游戏愉悦的氛围推向高潮。更重要的是,应以简单明了、表达清晰的方式向學生传达游戏内容、方式、用意。良好的有声语言能够让学生直接获取相关信息,诙谐、风趣、有代入感的语言更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从焦躁、无趣、无味的学习情感中逃脱,走进有声、有画面感的学习氛围中。而这种有趣的语言方式也能减轻学生压力,与学生形成高效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打造高质量的音乐课堂。
(四)准确评价
评价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最佳方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有助于教师了解其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掌握其当前学习水平与发展区域,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降低或提升授课难度,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例如,在授课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程相关知识时,多表现出积极性不强,不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游戏环节也无法提升参与性。此时,需要考虑到降低课程难度,调整授课内容。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关动作,且反应正确,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无法跟进,不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则需要从复习、引导等方式入手,便不需要调整授课内容,降低知识难度。其次,评价的另一作用是根据学生给出的评价结果,预设教学内容,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给出合格、不合格、优秀、良好等评估。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有利于教师顺利授课。
三、音乐游戏课堂具体实践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历史文化是音乐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可利用图片、视频、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以音乐内容为背景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接受音乐知识,主动参与其中。
以《小袋鼠》为例。
1.教学目标
能够柔和且有弹性地演唱《小袋鼠》;能够用身体动作根据教师音乐节奏表现出小袋鼠的不同样子,要体现出活泼、风趣的基本特点;学会使用木鱼演奏方式,感受八分音符并学会八分音符演唱;培养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体会,深入音乐内感受不同的情绪。
gzslib202211232130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