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忠群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3016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工作关注度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课题。具体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由于体育教师长期习惯体育技能和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直接制约了体育教育价值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通过研究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并立足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提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教学工作和活动形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新思路。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核心素养;重要作用;现状问题;培养策略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对学生在体育领域的发展、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适应当前社会高强度工作压力并实现终身发展的一项基本素质。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落实新课改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教育举措,对提高我国教育综合竞争力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具体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及未来发展提供强壮的身体支持。但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地位边缘化,外加教师观念落后,导致小学体育课程局限于知识与技能教育,并没有突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角度考虑,本文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和教学理论指导价值。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概述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快速提高的初期阶段,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并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例如,学校要求学生在入校之后就统一去操场跑两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跑步速度、纪律等不做任何要求,而是要不停歇地跑两圈,,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开始跑的一段时间内,学生普遍叫苦,但由于教师的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下来,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遍可以轻松地跑完两圈,并且不会出现严重的气喘情况[1]。同时,小学生在跑步训练之后,感冒生病的频次也降低了。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各项因素的制约,其在体育常识方面严重匮乏,学校应以体育课程教学为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扎实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以便小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學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的培养,如体育活动常识、急救常识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育运动,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可以让学生在长期体育锻炼中不断强化身体素质,且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进而有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在普通小学课程体系中,体育课程地位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导致体育教学工作形式主义十分严重,不利于体育教学价值的体现。同时,我国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最终的升学考试中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考核标准,这使得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加关注考试成绩。而小学体育作为非考核项目,导致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课时不足,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价值的体现[3]。不仅如此,学校即使开展体育课程时,也会因为教师的不重视,然后频繁被其他课程教师占用,而学校对此现象也是放任不管,使得小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时间,不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与此同时,小学体育第二教学课堂不规范,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因为个人因素、天气状况等因素,随意更改体育教学安排,往往是让学生集合之后就简单地进行安全教育,随后让大家解散进行自由活动[4]。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浓厚的体育兴趣而留在教室外面进行体育锻炼,而其他同学则是陆续回到教室,这使得体育教学意义不复存在。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当代小学生普遍生活在温室环境中,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且严重缺乏抗打击能力,小学生普遍不喜欢耗费体力的体育课程,原因在于体育运动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使得绝大部分小学生不会在自由活动期间进行体育运动,而是选择阴凉地方闲聊,进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5]。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思想层面转变认识,并积极主动地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才能为学生其他课程学习及终身发展夯实身体素质基础。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如前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地位边缘化,使得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空话。而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为此,体育教师应立足体育教学实际,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造互动、趣味的学习环境
趣味、互动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让体育教师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愿参与体育课堂活动,对学生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正确认识趣味学习环境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及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随后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创造互动、趣味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6]。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想创造互动、趣味的学习环境,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小学体育教师应严格控制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从而在习得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动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积极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各项体育学习活动,进而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篮球基础,在篮球运球训练过程中频繁出现篮球脱手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篮球运球水平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进行原地运球训练,待学生原地运球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再开始让学生进行跑动运球。在此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球训练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可以引进游戏方式,比一比谁沿着操场运球一圈用时最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一旦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遭遇了挫折,体育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便学生突破心理障碍,为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7]。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信赖教师,并认真学习体育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提高。
gzslib202211232131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