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朱迅怡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7期 本文字数:2494
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教材设计愈益完善,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画面形象直观、充满趣味、富有启迪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利用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基于文本,巧用插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教改,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利用原则
(一)辅助性原则
插图的地位决定插图的利用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插图与文本的关系是从属关系、附着关系,没有文本插图就无法单独存在。插图是作为语文教材文本的补充资源而存在,在课堂中对解读文本起到重要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决定如何使用插图,,使用中不能过度、过量。一定要注意主辅分明,不要造成喧宾夺主、避免学生注意点的偏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灵活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数量很多,年级越低插图越多。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包含的图画资料琳琅满目、异常丰富。在不同类型的教材课文中其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有些插图主要起美化装饰的效果,不是每一幅插图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教师对每一幅插图不分是否需要,都一一讲解,不仅会占用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教材插图,一定要遵循灵活取舍、适度使用的原则。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兴趣取向进行详细的引导、点评、解读。
(三)合理性原则
在教材中大部分插图是文本内容的解释说明,也有部分插图是对教材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还有一部分插图是彰显文本重难点的。合理选择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合理选图是有效运用的基本前提。首先,教师选图必须密切联系文本,应该了解课文插图所要解读的内容,不能出现图文分离的现象。插图的选择只有恰到好处地与文本高度吻合,才能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吸收。其次,教师在选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插图,而不能仅仅从个人的喜好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插图的教学辅助功能发挥到极致。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利用方法
(一)合理运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根据6~12岁孩子成长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色,为每一篇课文编配了一幅幅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插图。这一幅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为大家提供了一份令人愉悦的心情甜点,让学生感到一种新奇感、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插图可以将单调的白纸黑字变得形象、生动、活泼。通过视觉效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课文以生动传神的语言介绍了宋代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在文章开头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中间的几段文章是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述画面上的人物很多及其所从事的行业之多;然后介绍河道两旁街市的热闹景象,介绍了画面上各色人物的各种形态,文章最后介绍了画作富于传神的繪画艺术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收藏价值。这篇课文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单元,又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故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前面的阅读提示,仔细阅读课文和认真观察插图画面,通过观察插图使学生粗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及其艺术价值,借此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是本课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对此,教学过程只有合理使用了课文的插图,才能对学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主旨有所帮助,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课文篇幅的局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的插图呈现不甚清晰,这时,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出原作清晰的画面(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在教室大屏幕上投影出名画作品),让《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教材插图,适当地拓宽插图的表现面,这样无疑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兴趣,其学习自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灵性,学生的思维充满灵性。
(二)灵活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语言学习方面也是语言构建的一种心理素养。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常规性、科学性的训练,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形象思维学科,教师在课堂中应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手段,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的有些插图是文本某一片段的特写镜头,但又是课文中心内容的浓缩,这种浓缩性的描写对某些内容在语言文字叙述上往往具有跳跃性,显得含蓄与凝练,形成一种“空白”。这种“留白”手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插图及课文中提到的线索,推测这幅插图前后可能发生的情景,巧妙利用“补白”手法,还原插图留下的“空白”,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gzslib202211262118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利用课文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