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智渊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6期 本文字数:2483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新的教育方式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与之相适应的反思教学法应运而生。反思性教学法是指能够针对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科学有效的方面要继续保持,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学习新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最佳实践效果。一、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对于保障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师思考能力的培养,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他人成功的教学案例。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倡导教师要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和方式,避免把自身局限于教育框架和形式中,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填充。反思性教学要从教学整体出发,掌握好教学整体和教学个体的关系,教学个体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教学个体要从教学整体的内容中进行抽丝剥茧,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并进行吸收借鉴,并在自我思考中进行升华,旨在用教学个体的发展去带动教学整体的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课前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也要对自己之前课前准备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反思。如果准备不够充分,就难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节内容有整体了解,并对内容进行具体细化,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寻找出相应的解答方案。
1.分析教学对象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要求,更倾向于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2.分析教材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对教材进行整体浏览,构建出讲课内容的基本框架模型,对教材全局的掌控;其次,,对教材进行精读,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划分重难点,对重点内容要增加讲解的课时,加强题目的实践训练;最后,对教材进行泛读,通过这个阅读过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整体设计进行把控,分析教材设置的课程讲解顺序是否符合自己实际操作的要求,是否有必要把简单章节进行合并讲解,以及内容有联系的章节划分到一个模块中进行讲解,比如,可以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结合,把选修和必修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合并之后进行讲解等。教师通过泛读过程,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考查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可以有效实施,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
3.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要考虑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导入环节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从学生处获得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有效的教学组织,对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4.教学整体评价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整体评价,可以从自己的教学特色出发,反思自己比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在哪里,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以及自己在之前的课前准备中忽略的细节,针对这样的问题自己又做出了哪些整改方式等。通过教学评价这个环节,可以督促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二)课中反思
课程中的反思要求教师的应变能力要强,要能审时度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教师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1.对已教内容的反思
课前环节,教师一般都会对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有衔接性的,通过复习提问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前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离不开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应该多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对呼吸作用的内容进行回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在什么活动场所里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的生物学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等。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当学生能通过这些问题,联想到新问题的时候,课前回顾的目的就达到了,由此可以顺势引出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回顾,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记忆曲线的规律,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领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出共性和个性的特点,或者总结出记忆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反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涉及的实验环节比较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比如,在“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与提取”实验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可能学生会不经意间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实验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的原因以及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和提取的关键点是什么等问题。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的实验操作不能容许有一点偏差,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個实验。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章节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也能了解植物喜欢向光生长的原因,可以把所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养花联系在一起,生物学实验的目的是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加强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关注生活现象,养成积极探索的求知精神,并具有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gzslib202212012204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探索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