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正红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5期 本文字数:2548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基本字词的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在夯实教材内容的同时进行课外拓展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为日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中或校园内,学校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并且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以课内知识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拓展,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促使每个人都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构建全新的知识框架。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硬性规定,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不大,很少有人积极、自觉地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少有学生能完整阅读《论语》《三字经》这样的经典作品,更谈不上背诵下来,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小,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启蒙时期,对待很多事情依旧会用“是否有趣”作为判断标准,来决定对它的用心程度。阅读材料充斥着大量枯燥的文字,如果没有生动的讲解更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在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低年级段中,字词积累不足,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无法理解文本中的真正含义,久而久之更加抗拒阅读,由此可见兴趣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课内外阅读内容脱节
在当前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还存在着课内外阅读内容脱节的情况,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课外服务于课内的层面,并没有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阅读课堂中,通常由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画出好词好句让大家摘抄到笔记本上,学生在反复地朗读和书写中加强记忆,背诵下来后方便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以此便完成了阅读教学。如果将这样的方式延伸到课外,阅读课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欣赏,缺少全方位的把握和解析,也不能深入理解其内涵,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意义。一味地让学生摘抄,不仅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不利于其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吸收,无法保证课堂效率。
(三)学生的閱读范围狭窄
小学生选择读物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通过语文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的不断创新,将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探究性学习逐渐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随之而来也显露出它的部分弊端,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的阅读范围窄,仍需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优化。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科普性的书籍,缺少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小学阶段正是开阔眼界的大好时机,学业压力不会特别繁重,学生有相对富裕的时间进行拓展学习,所以,教师应全面介绍各种类型的阅读文本,如科技类、童话类、语言类、航天类等,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内化成精神力量,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1]。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兴趣指引,打开课内外阅读的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学生缺乏兴趣所致。在过去,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先介绍文章主题,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词,带领大家在机械的朗读中夯实印象,给出一定的时间自由阅读,结束后由教师直接总结出文章主旨,让大家记录在教材上反复背诵。枯燥的流程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布置的任务,缺少坚持阅读的动力,导致没有营造出活跃的班级氛围,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师质量。教师不能纵容学生消极对待阅读教学,如果不针对这一情况及时整治,只会导致这一现象持续恶化,何谈课外内容的拓展?针对当前现状一味地展开批评是错误的,只会使学生更加抗拒阅读,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以激发兴趣为首要目标,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督促下也能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发自内心地欣赏课内外优秀作品。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读本课重点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并结合前后文语境理解它们的意思;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在院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他童年生活的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田园的美丽景色,给大家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说出眼前看到的风景都有哪些,以此引入本课主题。其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对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如“蚂蚁、樱桃、蚌壳、倭瓜、水瓢”等,,由教师重点讲解。根据描述总结出记忆中的院子:跟着祖父在里面干活、玩耍,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和自由,玩累了便快乐地进入梦乡,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详细介绍进一步体会中心主旨。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呼兰河传》中同样描写了祖父和他的院子,对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学习,总结出共同的表达手法和语言运用技巧,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教师借助多媒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综合实践,开展校园阅读交流活动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计对应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真正的阅读不是让学生一字不落地看书,而是掌握课内外知识有效结合的技巧,将读书融入日常生活中。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成绩,依赖考试大纲制定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强化记忆,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所以,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保证每个人都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建立书香班级[2]。
gzslib202212192121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