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志海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3315
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数学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更多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展现,致力于培养具有数学学科素养的学生。数学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教学的策略势在必行。一、开展单元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一)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在数学中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可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其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导图。对初中数学来说,各知识点之间具有较强的单元性与规律性,在形成单元教学与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是较为便利且快捷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应熟悉整个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分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详细设计相应的单元教学方案,通过一个知识点联系多个相关知识点,将整体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不但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还能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快速且清晰地掌握知识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并认识到相应知识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树,进而提高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
(二)便于综合开展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如果仅仅将某一个知识点单独挑出来进行讲解,无形中阻断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真正了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导致其难以灵活应用。而此时若采用单元教学设计的形式开展教学,首先将整个单元的教学知识点重新排列,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就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逐层领会知识内涵,之后再将单元知识糅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与应用,既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应用方向,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对该内容有全新的认识,进而提高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基本策略
(一)基本策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主体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数学教师即便是采用创新型的单元教学设计,仍是用自身的思维去对课程标准与目的进行设定与划分,以自己的认知为基准来开展相应的数学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仍然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将学生视为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要从学生的角度和认知思考问题,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立足学生的学习认知与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单元教学方案。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学习为例。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应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与认知,“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分布在图形变换的领域,该章节的内容一共分为三个方面,分别包括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其应用。勾股定理揭露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将图形的形状与数量关系建立起密切联系。以第一节“勾股定理”的探索为例,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故事:西周时期,周公有一个酷爱钻研数学的朋友叫商高,一天商高对周公说,把一根长为7尺的尺子折成一个直角,使一边为3尺,一边为4尺,,连接两端成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周公你猜一下,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多少?给出情景后,教师问学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如何求直角三角形的一边?通过该问题的引入,学生意识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古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让学生抱有对其的好奇心,从而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随后开展探究一:“毕达哥拉斯是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善于观察,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了其地板中蕴藏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秘密,并进行了观察,其相应的图形如多媒体上投射所示(图1),大家来观察一下,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同时大家想一下,这两个图中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通过探究问题中的任务设置,学生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尝试总结规律,最终得出结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能力。随后再一次通过多媒体深入探究二:“大家都非常聪明,很快发现了地板中隐藏的有关数学的秘密,那么以上的结论是否可以应用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呢?下面我们再进行接下来的探究,如圖2所示,通过观察三个图形的面积,从中你可以总结出什么关系?图形C中的面积如何计算?从中可以看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大家可否用相应的数学语言表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相应关系呢?”该内容的深入,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意识,同时对题中面积C的计算进行讨论,也可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随后再通过设置相应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以上总结的规律进行练习与应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基本策略——以案例分析为导入口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较实用的科目,其发展的过程可追溯到几千年之前,是人们对大自然不断探索与发现的总结。在不同时代,数学家经过漫长的钻研与探索,逐渐形成了现今较为完整的数学体系。从其发展到健全的过程不难看出,数学学科的发展来源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与总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所具备的共性——实践性,围绕相应的知识体系,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应的单元教学设计工作与教学规划。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与数轴”的学习为例,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从知识结构分布上来讲,数轴作为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工具,其对之后学生学习绝对值、有理数运算的推导以及不等式的求解等知识有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思想上来看,数轴既是学生数形结合的启蒙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因此,该章节的学习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尤为重要。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以案例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新章节的学习,首先大家看大屏幕投射出来的图片是一个什么?”“是的,是一个温度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用到这个东西,大家知道它是怎么用的吗?”通过引入温度计的概念,增强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融合度,“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么请看大屏幕上的温度计,其中有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零上3个刻度,有一个在液面零下4个刻度,还有一个液面刚好在零刻度,大家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高的温度,大家会读吗?”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再次深入设置案例“温度计大家会读,那么现在大家再来看,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加油站,加油站的东边3.5米处和5米处分别有一个警示牌和一个路标,在加油站的西边2米处和6米处分别有一棵杨树和一根电线杆,大家试着在纸上将这个图片所描绘的情景画出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将其画出,教师即可引入有理数的概念,问是否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有理数并展开接下来有理数与数轴的学习。
(三)基本策略——以动态化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具有普遍的规律存在,致使其基础知识在理解上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对内容进行单一的授课,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使单元化教学设计变得形式化,学生也无法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与课堂氛围大打折扣。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本教材中生硬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使其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推动他们对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教学设计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是目前教学的需要。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让学生快速且高效地探究数学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在开端以案例为导入口,在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将知识点动态化,进而提升其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王志海(1969—),男,汉族,甘肃金塔人,本科,就职于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分层教学。
gzslib202212272122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析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