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2-12-29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本文作者:潘光臣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3849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品德直接被道德与法治所取代,学科教材产生了明显的变动,综合性和开放性更明显,心理教育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这一点要求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教育,逐步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整合多种现代化教学对策,保障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
   素质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着手,关注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中的真实状态。其中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共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对策,实现多措并举和教无定法,确保心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心理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复杂及多元,不再过于关注简单的心理品质教育,而是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实现心理教育内容和学习范围的有效拓展及延伸,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保障学生能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掌握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技巧。教师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师会利用丰富的教育经验、专业教育能力以及个人的良好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责任感。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树立榜样,真正做到学高身正和言传身教。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
   心理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板块,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结合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要求主动调整教育思路,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心理教育放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主动、自觉地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时事案例,意识到对他人及对社会的价值,将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这一点有助于全面提升心理教育的层次以及广度,学生也会变得更开阔和自信。
   (三)有助于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呆板,教师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主动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心理教育的覆盖范围比较有限。在新课改大环境下,一些教师开始打破教学常规,逐步拓展心理教育的广度及深度,引入各种生活案例,确保学生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整体的课堂教学进度比较快,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学生能逐步形成顽强拼搏的品质,主动磨砺个人的意志,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以优秀的品质学习知识、提升技能,,高效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关注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协调安排,站在宏观的视角,在统筹分析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内心诉求进行调整,实现对症下药、以人为本,更好地打造实效课堂、生本课堂和悦动课堂。
   (一)丰富实践活动体验
   为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心理教育的合理渗透,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道德情感着手,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过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差异性。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对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思想觉悟的培養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实际心理诉求出发,灵活渗透心理教育。知识性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需要适当控制这一教育板块的比重。坚持品质性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话题开展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意志,保证学生能实现自主选择、自觉调整和自我感知,严格按照符合一定社会公德的道德规范标准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做守法公民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真实案例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守法意识以及法治观念,让学生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为了确保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结合心理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将这一教育板块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始终保持和蔼亲切的教师形象,面带微笑,传递关爱。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进而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法律意识。
   (二)提供价值观念引导
   心理教育比较复杂,思想性和实践性比较明显,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避免学生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一方面需要落实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规范学生的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另一方面需要结合道德风尚以及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以及自豪感。新课改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所变动。心理教育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一教育板块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强化学生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及认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以及价值感。两大教育板块的功能以及要求有所区别,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以心理教育辅导为根本,确保这一教育工作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始终。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目标,坚持基础教育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人格动态以及身心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思想理念,主动自觉地接受教师的熏陶和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时,教师可以站在心理教育的视角与学生共同剖析友谊的深层内涵以及本质,保障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尊心以及自我价值感。话题讨论的作用比较明显,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朋友的难忘经历,“自己最愿意和哪些同学交朋友”“希望朋友怎样对待自己”,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友谊观,让学生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提供必要的帮助,增进与他人之间的情谊。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非常明显,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真正做到真诚、宽容、尊重、平等,掌握不同的交际技巧,遵循客观、合理的友谊交际原则。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围绕“如果朋友破坏了自己最心爱的礼物,大家该怎么办?”“会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呢?”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相似的经历,因此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在自主回答问题时学生也能反思个人的行为,主动处理在友情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遵循个体发展规律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好地突出心理教育的优势,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遵循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实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爱好以及思想学习特征,积极实现思想学习向自主探究的有效过渡。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独立性有待提升,存在一定的依赖情绪,心理矛盾比较突出,希望获得自由,不受他人的管束。但是这部分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因此存在明显的反抗意识和逆反情绪。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剖析现实与思想之间的反差,了解学生的矛盾心理,根据心理教育的具体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心理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进取以及积极、健康的精神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把心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爱在家人间”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青春期时的综合心理表现和特征,从自制性以及自觉性着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难忘的经历,强化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理解,有效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各种矛盾以及阻碍,稳定学生的主观情绪,让学生协调个人的情绪,避免冲动情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还会与学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以及他人沟通的技巧,确保学生获得良性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做家务活,体会父母的辛苦,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主动与父母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对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度,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诉求,灵活渗透心理教育,充分凸显心理教育的重要功能及价值。让学生能真正做到乐观、自信、自尊,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思想品质。
   作者简介:潘光臣(1975—),男,满族,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人,硕士研究生,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心理学。

gzslib202212272123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297.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