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邓海霞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3283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这一学科比较陌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学习的重要动力。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化学教学,运用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和探究,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化学学习的乐趣。一、捕捉首次课时机,点燃学习兴趣
在开始第一节化学课堂上,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一即将要新学习的学科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只有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才能真正揭开其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形象,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也正处于化学世界中,生活起居、学习、工作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首次上化学课时,教师要用鲜活的事例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学科的必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学好化学知识,产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以及价值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在第一节课中,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化学实验“大象的牙膏”“点水成冰”“蓝色火焰”等,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验观察中产生了探究化学实验背后原因的迫切欲望。既要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并不难学,只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为后续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在设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素材进行收集、筛选,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与环境等紧密相连,通过新增诸如“海底可燃冰”等丰富教学内容,并运用精美插图设计与化学相关的安全、工业、农业以及古代化学等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在人类生活中化学的实际运用情况,激发学生浓厚的化学兴趣。
二、创设适宜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对于刚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他们在之前并没有化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很多学生对一些化学概念、化学知识以及化学原理的理解并不是特别透彻。如果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懂得灵活变通,教学方式僵化、简单,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感受到的是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融情入境,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抓住新课的导入环节,利用精彩的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类似电影的序幕,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观众的眼球,引领观众投入观影。化学课的导入环节也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满足其求知的欲望。导入环节,可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故事引入法或者是问题悬念设置法,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教学“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课中,教师创设了猜谜语的情境,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而在“常见的酸”这一课的教学伊始,教师则围绕醋酸这一主题引入杜康酒的故事;在“燃烧与灭火”一课的导入环节,则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紫月》中逃离火灾的片段,并引发学生讨论当发生火灾时如何安全逃离以及灭火的有效方法。教师再顺势引出所学内容,学生对后续内容充满了学习期待。导课环节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这一环节,既要教也要会导,从而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快乐学习化学知识助力。导入环节的精心設计,力求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导入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为后续的教学埋好伏笔。
(二)课中创设情境,深入探究知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创设新颖别致的情境。如语言情境的创设,化学知识有些较为抽象,缺乏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故事情节,难免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减弱。在课堂上运用形象生动的化学语言,变枯燥为生动,学生也爱听教师讲课。在学习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知识时,化学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利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故事“死狗洞的秘密”。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探究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学生被故事所吸引,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化学用语、溶液计算以及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这些是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较多,容易影响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分化难点,不断地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这些难点进行分化、突破,使其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进而使学生重新点燃兴趣,更好地学习化学。如让学生把化学用语同语文中的字词句相联系,将元素符号看作“字”,化学式为“词”,化学方程式就等于用化学式进行造句,即可通过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抑或者教师可以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等变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识记。在进行溶液的计算时,则是教会学生具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多练多思中对公式和规律进行总结归纳,提升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渐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化学学科的基础就是实验,这也是教学中所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重视化学实验,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身体力行,通过取用药品、装配仪器、具体动手等的规范操作演示实验步骤,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而获得感受与心得,并留下深刻印象。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化学理论与有趣的化学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化学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神奇的化学现象能激发学生的感官,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化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出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关于溶解度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饮料作为实验的材料。由于学生对实验的材料非常熟悉,这就有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讲解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制作汽水的小实验,通过对溶解度的改变来调制不同口感的饮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实验学习当中,感受化学学习的奥妙。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上、课下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家庭小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持续延伸。比如,指导学生制作无壳的鸡蛋等,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不断提升兴趣的层次。再比如,在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当熟悉,如果利用传统习题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可利用与该节知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鉴别真假黄金”进一步创设情境,使这一教学更具新鲜感,让学生乐于将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所以,这一学习过程既是化学知识与实验探究的形成过程,更是知识与方法的应用过程,学生所体会到的是学习化学的乐趣以及成就感。在理论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下,教师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学生相互协作完成实验,并且在实验前做好交流讨论,拟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做好任务分工,再有步骤地共同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集结智慧,共同完成实验,能有效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而学生通过这一动手参与实验,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运用以及验证,筑牢了知识框架,同时积极深入其中发现规律、探究原理,揭开化学现象的神秘面纱,更能够突出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学生逐步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化学实质性的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再通过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解决,真正使化学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gzslib202212272123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