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冯强学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4期 本文字数:2455
“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法宝。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启蒙学科,不论是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还是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或者是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存在教与学契合度不高的现实问题,亟待我们对症下药,探索解决。结合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学生对未知事物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望,化学课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这种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驱行为,主动学习,主动钻研,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事半功倍。
(一)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生活化特点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精心遴选生动的生活实例,扩大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这节内容时,可尝试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可乐、雪碧来制取二氧化碳,也可用生活中的食用碱面和食醋来制取,这样既能真正把化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又能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应用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达到教学内容的高度整合。
(二)实验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
化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富有特色和挑战性的实验,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例如,教材第一单元学习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扇闻法,按照传统做法,教师多次强调、演示,学生还是记忆模糊,于是我们利用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的物质,让学生自由闻,不能正确实验的同学会吸入较多的气味,从此这部分同学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后闻气味不再出错。另外,在制取氧气演示实验中鼓励学生協助教师给集气瓶装水、收集氧气等,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三)管理分组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中,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习惯、特长,爱好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交流和探究合作。在分组管理模式下,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一组都获得学习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课堂中每个成员的关注和与重视,激发其表现欲。为了更加合理,我们将小组成员按照综合素质合理搭配,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合作学习。
二、积极创设情境,使质量提升水到渠成
纵观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考查知识的情境化。化学课教学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掌握化学原理,这也能极大地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创设具象化情境
近年来化学中考题型已经逐步和高考题型对接,创设的情境大多与自然、社会、科技相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现场演示、学生合作探究、有效延伸拓展等形式,把抽象、深奥甚至枯燥的化学知识具体、形象化。例如,在教学“地球周围的空气”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北京冬奥会创设情境;在教学“化学物质与健康”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化学发展史,加强学生预防毒品和反对吸烟等知识学习,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在教学“铁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用“铁器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生锈”这一问题引入。
(二)创设社会化情境
从近年来中考试题分析来看,考题聚焦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合理利用素材是教学必需,如教学“空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工农建筑业对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利用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现象频发、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南极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人们普遍关注的、关乎地球生态、关切我们生活环境的问题,创设社会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借此将化学中的社会化问题进一步拓展,将知识的感知与传授进一步落实。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会使课堂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掌握。化学中的知识多以生活实际为主,如工业制二氧化碳、钙三角等,可举例生产生石灰、粉刷墙壁等贴近生活的例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三、突出实验教学,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实验尽管不是化学学习的全部,但绝对是重中之重,因为中考实验部分占到约30%,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的每一步,注重教材中每个细节的变化,才能使实验教学有过程、有效果。
(一)从高位视角去认识实验本质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有效、实用的实验可以保证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化学原理的利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从目前初中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化学实验开出率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加之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实验室建设滞后,学生分组实验尚不能全面开展,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从培养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角度审视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重视并不断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二)从全新角度去设置化学实验
从教学内容来说,初中化学实验以化合反应、置换反应两种主要类型为主,实验方案基本为比较常规的“通用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校实验器材不齐备,部分实验现象不明显,个别实验结果与预设不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对实验方案加以改进和优化。例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内容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这一实验的关键是掌握反应原理。在实验中除了利用课本中提供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比较通过固体加热、固体+液体不加热反应这两种方案的区别,探究更适合实际的氧气制取办法。
(三)从细微之处去培养实验能力
gzslib202301042201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全面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现实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