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强雪梅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475
摘 要:做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或者还有一些欠缺,均可以通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由此可见,作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需要重视作业设计。同时,“双减”对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鉴于此,通过“双减”政策的积极落实,提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分类别;少而精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能够有效扩充教育的价值,促使学生继续发展。“双减”背景之下,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双减”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秉承相关原则,保证作业不超标,由此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一)不超标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效认知,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工作[1]。而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不超标”原则,避免拔高要求设计作业,并且防止超标、超教材设计作业。比如,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会认15个生字,并且会写9个生字。但是部分教师设置超标内容,将一些生僻字或者是一些复杂且较难的文字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识字和写字,,如要求学生默写“鲧”字,这个字本身属于超标的内容。又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中,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认、会写本课中的生字,并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但是部分教师设置超标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文言语法知识,比如,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状语后置句“女娃游于东海”。面对这样的超标作业,学生的作业压力会逐渐增加,也会导致产生紧张情绪。所以,严禁超标作业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防止“拔苗助长”是重中之重。
(二)分类别
首先,对作业设计方式进行分类别。其中,主要可以设计三个类型的作业。第一,“拿来”作业,即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2]。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并研究透彻,对其中各个部分的内容都了如指掌。第二,“改造”作业。此类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以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促使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第三,“原创”作业。这是由教师自主设计的作业。
其次,对作业内容进行分类别。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性作业。“双减”政策规定必须设计基础性作业,并進行有效布置。此类作业的难度相对较低,学生需要认真、仔细地完成,由此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另一种是个性化作业。布置此类作业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同,教师需要将语文作业进行分层布置,由此促使学生找到合适的作业,这样能够达到“量身定制”的目的。此类作业面对的是部分学生,即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并且需要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由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并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最后,对作业形式进行分类别。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作业形式。第一,口头作业。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朗诵作业,或者是要求学生背诵经典段落和古诗,又或者是要求学生完成好书推荐等作业[3]。第二,书面作业。教师通常会布置一些生字词抄写的作业,或者是要求学生设计手抄报、进行阅读批注等。第三,电子作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引导学生将相关作业上传到微信群中。
(三)少而精
基于“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关键要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教师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要求,严格禁止超量布置作业情况的出现,才能真正落实文件精神。为了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教师需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其中,“少”是对量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按“时”设计,除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外,对其他年级的学生,需要尽可能地将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因“能”而异。简单来说,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作业布置,而且作业难度不可以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一致,而是要稍微高出一截,促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而不是“跳几跳都摘不到果子”,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削弱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4]。
“精”是对质的要求。进行语文作业设计,需要设计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的作业,并且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作业。其中,教师可以设计整本书阅读作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所学文章,摘抄精彩的句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写读后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练笔作业。比如,引导学生记“日记”,日记不需要天天写,而是要有所感的时候进行记录。同时,学生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才能够更为全面地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四)亲力、亲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能够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但事实上,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所花费的精力并不多[5]。基于“双减”政策进行作业设计,教师需要“亲力、亲为”,即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亲自设计。同时,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自己做一遍,并且需要保证准确性。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作业的质量,促使学生通过做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此外,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还需要亲自批阅,并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注意作业评语。教师可以使用鼓励式的评语,也可以使用点拨式的评语,由此实现评语的多元化。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批阅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努力给予肯定,促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语文学习,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gzslib202301042207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不超标 分类别 少而精 亲力为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