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冀晖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833
摘 要:音乐节奏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对学生节奏训练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感知声音、积累知识以及区分节奏等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音乐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节奏训练,并基于形象化、常态化的方式开展教学,针对性地改进训练教育方式,尽可能减小学生在节拍方面的学习难度,基于创新教育方式,通过不同有效措施实现对节奏韵律感觉的增强,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解与表达能力。对此,通过简要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期间节奏训练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策略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期间的基本框架结构,所以在小学音乐学习期间应当以节奏训练为基础,积极构建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但从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来看,节奏训练的成效并不理想,对学生今后的音乐素养成长以及音乐表现能力有一定的制约。对此,探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节奏训练的方法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首先,在小学音乐教育方面教材内容有待充实。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并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在教学期间仍然存在曲目单一以及老套的表现。如在具體教学中,《种太阳》这首儿歌仍然属于小学五年级最重要的儿歌,导致学生并不喜欢音乐课堂,认为音乐课堂学习过于无聊,学习歌曲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音乐品位与要求不断改变。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体验,借助欣赏古今中外的各种音乐著作,促使学生可以形成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并从音乐中进一步加深对于民族、国家以及不同时代背景的认知[1]。节奏训练的细化实施从目前来看仍然有比较深远的空间,但是没有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期间音乐素材的教材内容不足,课程也不够严谨,此时内容衔接的缝隙过于明显,导致节奏训练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非常重要,目前还有许多的研究与探索空间。其次,节奏训练过于简单。节奏训练属于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对于节奏训练程度比较浅显,缺乏针对性教学,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节奏训练的重点[2]。虽然音乐丰富和美妙,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期间的内容过于单一,局限的儿童歌曲直接约束了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基于德国奥尔夫教育理念,其非常注重音乐训练的节奏方面,注重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等多方面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期间内容过于单一、不够详细等问题,此时便需要基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如采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编制节奏片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一)通过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期间需要借助趣味性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节奏训练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内化效果[3]。有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期间,借助自身体验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小学生因为年龄方面的影响,有着好奇、爱动以及爱表现的天性,游戏属于小学生最喜欢参与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全身发展与积极投入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结合学生的特征为学生创建游戏,,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期间开展节奏训练[4]。
例如,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等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乐器进行演示,在游戏开始期间,教师可以基于“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用手进行拍打节奏,如“手一下一上是一拍,四拍就是打四下,2拍就是打两下,十六分音符就是手打下去一下要唱两个音符”,借助模仿游戏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环境下更好地学习音符知识、合理掌握音符知识。教师在音乐教学期间应当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借助自身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身体带动节奏训练方式不会因为时间、场地而遭受约束,不仅简单,同时趣味性较强。如在《欢乐颂》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基于不同颜色的粉笔,画不同的形状,此时不同形状会代表身体的不同位置,如三角形代表了拍手,圆形代表了拍腿,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可以在唱的同时做动作,从而感受节奏。教师进行指挥时让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做动作,并从慢至快,最终再播放《欢乐颂》音乐,促使学生可以跟随节奏进行表演。
(二)通过音乐导入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小先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摇篮曲、动画歌曲等,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音乐素养,按照学生所喜欢的音乐开展节奏训练,从而保持训练导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5]。如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小兔子乖乖》这一首童谣,在歌曲旋律出现之后学生便可以了解如何进行演唱,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小兔子乖乖》当中第一句“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作为节奏训练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续的节奏训练奠定相应的基础。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流水声音以及火车的鸣笛声,促使学生可以基于此模仿节奏,借助实践方式感受节奏的作用与魅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节奏训练主要基于日常经验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教学期间促使学生借助想象方式开展肢体律动,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感受大海的浪花起伏的场景,同时基于《大海啊,故乡》这一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基于想象感受大海当中的浪花翻滚的场景,基于音乐背景之下开展身体肢体的律动学习,并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大海当中和自己是大海中的水。在导入教学期间,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当中的情境,感受音乐节奏,在音乐停止之后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记忆形成对节奏背景的重现,从而强化对于节奏的感知与作品的理解,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三)通过生活开展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育期间,因为学生生活处处有着丰富的音乐节奏,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音乐情境进行演示,同时还要涉及对于音乐情境的演绎表现。表演方式方面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民歌、歌剧以及音乐剧等不同音乐题材,这一类型的音乐题材本身带有相对宽泛的表演空间,在这一些内容教学期间便可以基于表演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6]。借助表演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春之声圆舞曲》这一课程教学期间,因为其属于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奏,带有比较明显的音乐表演性质,因此可以借助音乐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大地回春以及生机活力的场景。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之后学生参与按照音乐旋律编排相应的舞蹈动作,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表演,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化,还能够强化学生对音乐情境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更好形成,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满足多方面学习发展需求。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