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寇吉龙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521
摘 要:结合生活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方案,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生活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为了更好地保证小学数学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语言,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并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回归日常生活,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新课改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完善生活化教育理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和积极作用。一方面从生活化角度入手,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基础,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效的数学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现象,并从生活中展开数学学习,使数学学习能够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并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突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多方面优势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教学的真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传统发展。
一、选择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语言
为了提升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期间需要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往往比较浅薄,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无法深度理解和掌握的问题。相对其他学科来说难度较高,在整体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并且还会从心理上认为数学学习难度过高,产生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的念头。而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课堂语言完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化语言辅助下清晰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强化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这一课的过程中,学生刚刚接触乘法知识,对于乘法的认知是不明确的,教师需要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学会灵活运用乘法知识展开乘法计算。首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展开自主学习,实现独立理解乘法概念。其次,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加法运算原理,并为学生列舉以下算式:3×4=12与3+3+3+3=12,也就是说3×4=4个3相加,之后教师为学生出一道简单的乘法运算题:“4×5等于多少?”利用简单的语言和抽象化的表达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并对乘法的概念加以理解,使学生能快速掌握乘法的运算技能。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优势,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现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教育价值。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体系的多元内容进行分析,大部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数学教师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及理论知识以生活化情境进行呈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与此同时,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将数学概念知识以生动化、形象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在灵活性较强的生活情境中全面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形的运动”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圆形运动现象,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在行驶的过程中又快又稳,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车轮,而车轮的运动就可以称为圆形的运动。也可以通过制作动画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其他形状在运动过程中的形态,并与圆形的运动进行对比,为学生创建生活画面,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分析圆形的运动。与此同时,在生活化教学情境辅助下,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将会被有效激发,可以主动结合生活背景分析了解更加全面广泛的数学内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展开探索,只有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实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化学科,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只有当数学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构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结合生活分析相关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解答数学问题,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有所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本中无不渗透着生活现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原因要归根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意识,认识不到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而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引出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设计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既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及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每天上下学的路上都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或者班级内有什么事物是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回答出教学楼、小汽车、黑板、课桌、讲台等。以课桌为例,从上面看课桌呈长方形形状,侧边的两条边要比上下两条边短,以此为基础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课桌的周长,并引导学生展开实践,用格尺仔细量出课桌每个边的长度。同时,当这节课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物体,锻炼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挖掘出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现象,而且特殊的学习作业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1]。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