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金华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704
利用故事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目标,通过以故事为引导、设计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既能丰富语文课堂,又能为學生提供多方面发展的平台,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基于此背景,针对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故事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结合故事的应用原则提出几点有效应用策略。一、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意义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拥有积极性,学生会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即使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也不会轻易退缩。并且在以故事加以辅助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培育学生明确学习动因,在积极性的引导下逐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小学生来讲故事有极强的吸引力,故事内容的趣味性都比较强,无论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是故事中人物奇妙的情感,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保持更好的学习状态完成高效的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的良好发展。
(二)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带来实质性帮助。而采用故事辅助教学可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发挥故事价值设计教学课堂时,便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种丰富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渗透多元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展开指导;学生也能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提炼故事中的知识内容。在此教学课堂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又有利于借由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辅助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因为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选择故事时,教师一定要秉承趣味性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用故事培育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选择故事时,故事情节要生动、奇妙,故事整体要充满新鲜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满足学生对故事的基本诉求,同时,也为奠定良好学习基础发挥辅助作用。
(二)针对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以故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所要选择的故事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把握好针对性原则,发挥故事的独特优势,和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呈现统一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不存在脱节问题,使整个教学课堂更连贯,也更利于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另外,对故事内容也需要展开针对性的讲述,精准捕捉故事的中心点,并随时响应教学主题,从学生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学习意识,使学生和教学课堂真正融合,在故事中深入感知课文的特点。
(三)适用性原则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以故事辅助教学课堂一定要把握好适用性原则,切勿将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应发挥出故事的教学工具职能,应用其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施有效的辅助。另外,针对适用性原则也应体现在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具体类别上。例如,在讲解一些与史实相关的课文时,需要收集真实性较强、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故事进行教学;而在讲解一些科幻类题材的课文时,则要配合极具想象力的故事辅助讲解。通过保证落实适用性原则选择故事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用故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拥有各项基础能力将辅助学生克服学习语文知识时遇到的难题,同时,基础能力更像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都格外关注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结合语文学科基础能力的实际特点,教师便可以发挥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借由故事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针对故事的应用也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教师可采用修辞手法讲述故事,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主角拟人化,引导学生模仿猫的叫声以及走路姿势,并为学生讲述《猫和老虎》的故事:小猫传授给他的老虎朋友很多技能,在老虎学到技能之后想要和小猫进行一场比试。在前一回合的比试中,与老虎体积相差悬殊的小猫根本无法比过老虎,小猫经过休整后、灵机一动,在第二场比试开始时一跃跳到了树上,这可急坏了在树下的老虎,老虎只能认输,承认自己在能力上还是有所不足,就这样,小猫凭借着自己的机智赢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学生表现得饶有兴趣,非常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小猫的故事,这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可以与学生一同探讨:“在生活中同学们见过的小猫有怎样的特点?同学们和小猫之间是否发生过趣味的小故事?”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后自然会踊跃发言、讲述自己对小猫的理解,教师可以以此节点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写作活动,将自己的经历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不固定文体,学生可以随意发挥想象、展开创作,在故事的引导下开展趣味性十足的写作训练,并逐步获得较强的想象力、写作能力等基础能力。
(二)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故事
针对故事的应用,需要教师进行细化分析,而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来看,如果未设计一个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导入,将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会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故事,,通过设计趣味性十足、紧扣心弦的故事情节,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借由故事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迷茫感,以此为基础,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在本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导入“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故事背景,在故事中着重讲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诸葛亮,并在故事最后,以“多智近妖”这个词语总结诸葛亮。听到教师这样的总结,学生会非常好奇:“多智近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形容诸葛亮呢?由此对诸葛亮这个人物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接下来,教师再次深化本课主题,为学生简单讲解“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的来源,通过联系两个小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多智近妖”是不是指诸葛亮非常聪明呢?在些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故事牢牢吸引,此时教师再代入象征诸葛亮智慧的《草船借箭》,学生很快便可掌握文章主题,在故事的辅助下保持以较强的积极性完成学习活动,并对此部分知识内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