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银芝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662
针对小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尚且不足,需加强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塑造过程。语文学科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对各学科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们学习交流和言语表达的重要途径。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从中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一、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一)倾听习惯符合新课标要求
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学校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并对教师的指令服从性较高,此时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重点内容,进而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与教师或同学进行深入交谈,并能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想法。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和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讶地发现学生变得更加活跃、勇敢,在课堂上的表现更积极,学生更有勇气问问题、更有勇气表达意见和观点。有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团体活动中变得非常活跃。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新课程概念以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日常训练中,有些学生不愿意听教师解释错误的原因,下次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针对个别学生的听力习惯,通过培训和培养,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提高学生整体品质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育改革推进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更新优化,转变了传统教学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师的积极带动下,学生能踊跃发言,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时,对部分教学内容缺乏理解,若不能及时解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与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准确地发现对方表达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积极发言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深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教师和学生良好沟通,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习惯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学习内容,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使学生在与他人沟通时耐心倾听他人建议,虚心接受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进而养成与他人沟通、分享的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
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然而学生的倾听对象不仅仅是语文教师,而是面向社会和未来的,为此,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倾听机会,促使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有效沟通、交流,进而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礼仪,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讨,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观点都不同,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方诉说、一方倾听的局面,这种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发生碰撞,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正确面对自身劣势,进而不断优化和改正自身学习的各种问题。小学生是活跃的、热情的,很多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讲话,但没有耐心倾听别人讲话。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做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其他同学的答案与自己无关。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告诉学生“倾听”也是学习的目标。学习“倾听”后,学生可以表达更多的观点和想法。在倾听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學习《秋天的雨》一文时,文章中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文章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初步讲解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由2~4人组成,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可以是“作者表达的情感、对文本中文字表达之美的欣赏”等内容,需引导学生独立组织语言向同伴表达对文章的欣赏之情。在讨论过程中,一个学生表达其他学生倾听,通过这种局面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耐心倾听的良好品质。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讨论,以教学游戏的方式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可向学生提问,如“说一说,你的小伙伴喜欢的内容”等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倾听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就小学生发展特征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要想使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坚持45分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课堂活跃度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开展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内容时,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针对标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标题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这样在学生脑中就会形成多种道路的情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结合标题发表观点。这样不仅能起到引导教学内容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只有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学习兴趣,进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倾听教师讲解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