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包君琴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3期 本文字数:2997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强的主动性,要能充分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只有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动,他们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只有当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表现得积极、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当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趣味性,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发散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你认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除了诸葛亮的方法,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通过这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进行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新课导入。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所能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图画、故事、谜语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打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抓住教学机会,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他们看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成功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制性学习。因此,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乐于主动思考、分析、探究,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并且不断拓宽视野,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多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与学习经验。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学生也能表现出敢于克服困难、执着钻研的精神。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仅仅是表面而机械地掌握知识,当遇到一定困难时,往往就会打退堂鼓,丧失信心,学习的持久力、恒心都不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深入地学习。而情境教学法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情入境,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进一步带动学生的求知欲。产生疑问成为学生思考的金钥匙,教师从这一疑问入手,通过悬念的设置,使学生听到这一问题后感到困惑,之后再形成认知上的一种冲突,思维被拨动,内心产生阅读文本、探究答案的迫切之念。又或者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格外强烈,总是爱问为什么,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当教师看到学生没有问题时,便提出问题,调动他们的思维,而当学生有疑问产生时,则给予强化。如在学习李白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有学生对“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一句中的“孤”产生了疑问,从字面上去理解,则为单独,那么这么大的江面不可能只有一条船吧?学生的这种疑问由此而产生。教师也意识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一“孤”字对整首诗意的正确把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诗句中“孤”字的意思,教师就此进行强化,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大家在相互交流,在表达自我的见解中逐渐领悟,原来诗中所用的这一“孤”字正说明了当时的诗人专注于友人乘坐的船只,痴痴凝望,无暇顾及其他船,,这也表明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深义重。通过强化学生所产生的这一“孤”字的疑问,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交流、思考中不断产生争论,并由此制造矛盾,为其自然而然调动思维、寻找答案提供了机会。现实也正是学生争相表达自我的见解,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想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活力四射,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强烈,通过自己的发现和顿悟找到答案,体会到不一样的喜悦感。
三、渗透情感,激发主体学习自信
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则需要引导学生产生与之相共鸣的情感,并且也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参与到认知活动中。由此,这也成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当学生的情感因素被充分调动,则能动情动心、入境入情、爱听爱写。毋庸置疑,情感奏响的是教学活动中的主旋律,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教师既要能以情唤情,还要把握好时机以趣激情,使学生在教师富有生趣的教学中驱动情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用自己真诚而丰沛的情感、真挚的爱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我的教学语言以及姿态传递这一情感,让学生受此影响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快乐。同时,教师还要挖掘课本之中有趣的素材,捕捉细节,通过富有情趣活动的设计,以趣激情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紧紧抓住有趣的学习内容,通过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教师还要以新激情,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或者手段,引发学生学习求知的情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做到常变常新,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读生情,鼓励学生多读多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中情感的渗透不仅来自教师,还来自课本,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进一步领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只有读懂课文才能真正体悟到课文中所蕴藏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悟文本,使学生自主感悟,也自主积累,并且在不断的多读多悟中学以致用。首先,学生在预习阶段就要对课文进行通读并产生初步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自主探索,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对字音、句子都能读懂读顺,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有初步的感知。而到了阅读教学中,则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得这一情感不断升华,不断地与文本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契合。而生生之间合作阅读、交流讨论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段,使得这一情感更为明晰。在欣赏文本时,则是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的情调色彩,并且能品味其中所独具的韵味,对写作风格特色进行欣赏,经过自主练笔,有效转化为自身的写作技巧。还要延伸学生的情感,也就意味着课上课下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的内容拓展到课外,继续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从而使其情感得以延伸,体验更为丰富。由此,學生的阅读面得以拓展,视野更为开阔,文学底蕴不断积淀,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如何获取有效知识的资源与途径,提高了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了人文素养。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