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应军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2期 本文字数:3791
在学习中,学与思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互相关联的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当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思结合的方式,构建学思结合的语文课堂。语文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多多结合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在學习中获得更多的进步和发展。一、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够强烈
若是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学习,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加认真以及主动地学习知识,但是实际上,由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够强烈,或者是因为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真正内容了解不够,所以在学习中很少进行思考,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且一部分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显得耐心不足,否定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缺乏交流
很多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强的敬畏心理,面对教师的时候很少能够吐露心声,可以说,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多数需要教师做主动的一方,但实际情况是教师面对的学生过多,因此不可能和学生一一进行交流,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难积极地和教师互动,这也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这样沉闷的氛围中很难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导致他们就不会主动思考,遑论构建学思结合的课堂。
(三)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关
语文学科中的内容尽量能够和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也会非常大。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很难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仅仅只是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学生难以快速地理解一些字词与短语等,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于心,同时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
二、学思结合的教学优势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学思结合的教学目标,不但迎合了新时代学校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还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更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大有裨益。学思结合,即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与交流,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当下所学习的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围绕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等,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事新闻对学生进行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学思结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积极地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要选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对学习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思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路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数小学生更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并且会主动地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借此选用教学方式,确保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不强,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他们在课堂上很难有新鲜感,另一方面则在于教师的教学占据整节课,学生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多少机会,鉴于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学习,这样就能够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思考。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如此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到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字词等内容,学完重点字词之后,学生就能够顺利地阅读完整篇课文,那么此时教师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出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较好的锻炼,如此也符合学思结合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学习语文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若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被教师尊重,并且能够有相应的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机会,那么他们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分析各种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面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行思考,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非常有利的。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若是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有趣且丰富,那么学生就能够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融入不同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拓宽自己的视野,即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三观”,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思考,如此他们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例如,学习《颐和园》这一课文的时候,由于前一节课学习了《长城》这篇课文,所以学生对我国的一些著名景点还是有一定印象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长城》来导入新课,接着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解决字词等学习难题,帮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减少困难。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阅读课文,课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用了一些非常朴实的动词,将各处的景物联系了起来,“进了”“绕过”“来到了”等词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颐和园的景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融入一些历史知识,如颐和园的修建时间、修建的原因和目的所在,让学生对颐和园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且当教师拓展讲解的时候,学生能够进行自由的想象,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去了颐和园,将会用何种游览方式来了解这座精美的园子,在这样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到新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即让他们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国内知名景点,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去游览,该如何进行描述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下利用完成作业的机会来复习所学习的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语文教材中包含较多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积极地挖掘其中较为有趣的内容,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吸引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部分学生觉得语文知识比较无趣,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很少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鉴于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当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之后,他们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一些学生在学习陌生词汇的时候总是觉得理解其意思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词汇的意思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知识比较晦涩难懂,如“缝隙”“一簇簇”“应接不暇”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像是“缝隙”这个词汇,由于笔画较多,学生光是看见就产生了极强的畏惧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列举例子:校园里水泥地上常常会有被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挤出的缝隙。这样的例子生活之中比比皆是,需要学生课下认真观察,那么解释完这个词汇的意思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他们的理解来造句,在造句之中,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知识。而且,学生还能结合生活来思考这些词汇的使用语境等,这也能使得学生更加客观地掌握词汇,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多进行思考与反思,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是想要构建学思结合的课堂,就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值得教师不断挖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这样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才能够选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做到认真、理性地学习语文知识。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构建小学语文学思结合课堂的策略与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