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娜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90
摘 要:时代在不断进步,课堂中引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手段,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学。数学作为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门学科同时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启数学课堂的时候要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巩固基础知识,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独特的教学优势,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并且分析了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然后再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开启新型的数学课堂。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与号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对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声效功能和视效功能,能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并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对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初中生建立创新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充分了解。长此以往,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积极帮助。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数学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些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很高。而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够改善这种情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比如,可以通过视频、PPT以及图片等形式来展开教学,这样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虽然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采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他们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多媒体教学不习惯,甚至有些还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偏远的地区,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条件也不好,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教师过度重视或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单纯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制作的PPT虽然看起来很华丽,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抓住教学重点,学生往往只是被图像所吸引,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就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与需求,结果初中生因为缺少分辨能力,难以确定学习的重点,对知识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导致教学的质量不高。而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则表现得不够重视,在教学时,很少会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者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不正确,更多的还是通过语言来灌输知识。要知道,单纯的数学教学其实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缺少动力,这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三)忽视了教学课堂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的特点
信息技术有着诸多的优点,不过在应用的时候必须适当。在讲课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可是,有些教师只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他们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视频或者PPT,可是在教学的时候,却并没有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是不是理解或者有没有兴趣。结果学生往往对课堂学习缺少积极性。另外,由于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快地将要讲的知识顺利讲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短,使学生不能发展数学逻辑思维,难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析
(一)借助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數学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大,并且综合性和抽象性更强。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吃力,具体体现在认知和理解方面,对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难以理解,对知识点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当学生从一开始就理解不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日积月累会越来越吃力,到最后会因完全听不懂而自暴自弃。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加大。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教学变得更科学化、合理化,在教学前教师整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制作成课件,并且设计相应的任务,把这些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下载后观看视频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前,教师可以提前将微视频录制好,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公式等知识制作成微视频。在微视频中附上相应的习题,以此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自主观看视频并完成任务。如此学生在课前就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根据学习中的重难点自主观看视频,在课堂上可以有目的地听讲。教师讲到较难的知识点时,会主动听教师讲解,让学生的学习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替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替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特点,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号召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人机交替的模式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一些比较难的知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对学生不了解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教学。这样的交替性教学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学习动机[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现信息技术的交替性。先在备课时准备好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练习的习题,然后再将这些习题导入授课PPT中,制作成课件,在实际的授课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一道题目一页的方式展示,每道题目指名一名学生回答,当学生答对时,课件马上显示:“哇!答对了,你真厉害!”当学生答错时,课件窗口显示:“答错啦,再试一次吧!”如果学生继续答错两次,就会在课件上显示解题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解题步骤去重新思考。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愿意投身数学学习中。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把握教育核心 再创教学方式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