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陆治斌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45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它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现实性,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初中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且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自主的状态投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究中。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准确及时以及方便快捷等特点,设计信息化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展开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源动力。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就会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与活跃的思维,就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和探究。道德与法治内容以理论认识和活动探究为主,虽然新版教材中增加了活动探究的内容,,但是依然以理论方面的交流讨论为主,这对生性活泼的初中生而言比较枯燥。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能图文并茂地呈现道德与法治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呈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案例等课外的信息,因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呈现某些集体或者非集体的图片,包括班集体的图片、学校全体师生的图片、社会某一团体的图片、某一企业的图片等。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呈现公交车人群的图片、犯罪团伙的图片、商场购物人群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深入理解集体的概念。教师也可以呈现集体温暖的事例,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中的事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讨论,从而让集体的意识深入学生的脑海中。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展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索构建。
(二)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双减”政策理念的本质是“减负增效”,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是课堂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科学、合适的课件内容能呈现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构建,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较大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设计科学、恰当的课件视频,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我们与法律同行”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法律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的保障,呈现日常生活中人们依法办事的事例,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真实的生活案例,展开相应的思考与分析。那么学生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认识到依法办事的原因,树立坚定的法律意识。
(三)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能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新版教材中呈现出了与主题内容相应的案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探索和构建。生活中与教材主题内容相关的案例有很多,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很多新的案例内容,初中生也会逐步关注时政热点,所以丰富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课件图片和视频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信息内容,因而可以成为丰富课堂教学素材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教学“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要运用课件图片呈现民法典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条文,呈现围绕民法典展开的相关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以及约束未成年人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民法典中的其他法律条文,引导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下观看学习。
(四)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品质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品质素养的重要课程,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引导学生加强思想认知,又能引导学生将良好的思想认知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进而能全面实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良好的思想认识内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
例如,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自己心目中的班集体画出来,学生要将自己对集体的理解、对班级同学的热爱通过一笔一画表现出来。当学生画好后,教师可以通过拍照保存的方式,运用课件图片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通过对图画内容的观察和欣赏来深入构建集体的概念。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而且“双减”政策理念要求,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学生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初步了解了将要学习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才能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设计用于课前预习的微视频,引导学生围绕将要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展开阅读分析、归纳整理与初步练习。
例如,在教学“青春的情绪”时,用于课前预习的微视频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重点并思考如下问题:情绪的类型有哪些?情绪的成分有哪些?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绪?等等。与此同时,课件视频中,教师还可以呈现基于生活情境的关于情绪的问题,如“提醒同学别喝生水,但是遭到了同学白眼,这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如何缓解这一不良的情绪?”等。课件视频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引导学生将所学教材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有机结合起来。
当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前分析和总结的内容,分享他们对习题内容的分析和解答等。教师要表扬预习积极认真的学生,督促预习敷衍了事的学生,并結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展开教学活动。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