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巩春建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35
数学作为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对初中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初中时期以及整个学习阶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们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是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而初中生又处于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该学习模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拓宽与人沟通的渠道,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首先通过系统分析该模式,接着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构建提出有效策略。一、“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概述
(一)“小组合作、当堂评测”内容
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将全班分成各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组织,并组织学生当堂评测。评测要做到限时达标评测,让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要有规则,并明确学生分数,统计得分情况并进行最后的评价。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积极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时,切实地开展“堂堂测”,让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准确的认知,以便于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并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的特点
该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三大方面:(1)学生的主体性。在“小组合作、当堂评测”的模式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创设利于合作交流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进行探索,激发自身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最后的当堂评测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更深的了解。(2)互动性。在“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使该教学模式的效率达到最高,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获取其中的重要知识。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认知,也能够更好地增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感情。最后的当堂评测也可以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接下来的计划。(3)合作性。在“小组合作、当堂评测”学习模式下,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许多问题往往一个人无法将其解决,而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很快探讨出来。教师要架好学生沟通与合作的桥梁,设计学习过程中适合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当堂评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教师合理性的评价能够实现师生合作,也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提升学习水平。
二、“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流于形式
部分学校现今应用“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为了提高课程进度,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与课程是否真正契合,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完全流于形式,并且在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另外,当堂测评环节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将当堂测评环节作为学生的练习环节,并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当堂测评结果,在当堂测评过程中对纪律管束不严明,学生试卷雷同度高,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当堂测评试卷进行打分,也没有开展最后客观、有效的评价,致使“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流于形式。
(二)小组组建不完善,评价模式单一
“小组合作、当堂评测”这一模式在先进课堂应用时小组组建系统并不完善,许多教师的小组组合方式也比较随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性格、兴趣以及沟通方式思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而是单纯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有些小组男女比例不平衡,在涉及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积极参与,但有些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其原因是小组组建不完善,无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组建时,要认真考虑每一方面的问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师最后的评价模式也主要看学生当堂测评成绩或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片面、单一地开展评价,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是学习中等的学生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构建“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的措施
(一)完善“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小组的组建与评价
在“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的组建。想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问题中,并明确自身职责,小组之间能友好竞争,小组内可以有序完成相应任务,在讨论问题时可以积极发表意见,这都要从合理构建小组开始考虑。小组的人数以2~4人为宜,小组长可以通过学生之间推举或者自荐的方式选出。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男女比例有序开展小组学习,并做到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最后在评价方面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多方面开展评价。如“本周的进步之星”“单项标兵”“优秀学习小组”等相关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督促学生进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本章主要针对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等相应知识展开,教师在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线段的例题后,,可以恰当地提出相应关于三角形有关线段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教师可以先让小组内学习数学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来分享对问题的所涉及的有關三角形线段的知识,并分享他的解题思路。之后教师让小组其他成员去绘制解题所需要的图形以及所涉及的三角形线段有关性质,并完成最后的解题。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小组其他成员在做完题的基础上去分享做题的依据以及思路,对解题有没有新的方法,并让其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做题成果。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组员之间明确分工,教师合理全面评价,通过互动营造高效的数学学习氛围。针对本堂课的评价,教师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奖罚有度,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不足之处指出问题,鼓励学生下次改正。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当堂评测”模式构建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492.html